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创新发展纪实

   2010-08-03 中国石油报曹宝丰

90

核心提示:西北分院按照“立足于西部,立足于海外”的业务定位,重点支持西部油气田勘探生产,积极投身于海外油气勘
   西北分院按照“立足于西部,立足于海外”的业务定位,重点支持西部油气田勘探生产,积极投身于海外油气勘探研究,大力推进物探技术攻关,特色优势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

  石油地球物理技术被形象地称为透视储层的“眼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在地球物理方面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吸引了众多国际专家学者的关注。8月2日,在西北分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澳大利亚著名盐构造研究专家伊恩·戴森博士和盆地构造分析专家孙晓文还举办了专题学术讲座。

  翻开西北分院的荣誉册,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映入眼帘:完成国家、集团公司油气勘探科研生产项目500多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40余项,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们靠创新特色技术,铸就科技利剑。

  西北分院的科技人员深知,没有特色的技术,没有创新的能力,科研单位就没有活力和更大发展的空间。西北分院把“立足于西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研发符合西部各油气田需要的特色技术。他们推行纵横向科研生产项目的统一科学管理,切实加强为油田勘探生产服务,按照勘探开发研究院大院一体化的部署,与青海油田、新疆油田、玉门油田、吐哈油田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驻油田项目部,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

  在柴达木盆地,他们按照“立足富烃凹陷,寻找规模储量”的勘探思路,与青海油田合作,累计识别、评价各类圈闭目标106个。针对塔里木油田的实际情况,西北分院科技人员利用十字交叉排列去噪、高密度精细速度分析及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波动方程模型正演、叠前反演以及缝洞雕刻等技术,协助油田提交建议井45口,获得了良好的勘探实效,有力地支持了油田的勘探生产与储量发现。

  特色计算机技术是西北分院的另一大优势。他们开发的地震资料野外采集质量监控软件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多种数据信息共享,系统运行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总体实现野外采集质量监控从人工、定性、主观,变为自动、定量、客观,产生一个质的飞跃,提升了国产软件的核心竞争力。

  走出去,是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战略,而西北分院也把眼光瞄向海外市场。

  近年来,“立足于海外”成为了西北分院的业务定位之一。特别是2009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统一安排下,他们承担的海外业务工作量迅速增长,工作范围涵盖了中非、北非、中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21个海外区块的研究。西北分院海外项目部克服了研究范围大、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分散的困难,完成二维地震资料解释6.2万千米,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1.2万平方千米,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和认识。在阿尔及利亚438B区块,西北分院采用高精度地震储层参数反演和油气检测技术,和阿尔及利亚项目部紧密合作,优选了多口建议井位,其中NGS-P-1井获得重大突破。这一地区勘探工作首次在奥陶系获得突破,为发现一个千万吨级油藏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CNODC 2009年重点发现之一。

  同时,在非洲、亚太中石油成熟探区,他们发挥物探和地质紧密结合的优势,开展了成熟探区精细解释、精细油藏描述等工作,与海外研究中心合作,提出了100余口探井和评价井建议井位,被采纳70多口,多口井取得突破,有效地支撑了勘探生产。

  为打造特色技术品牌,西北分院实行“两手抓”。软件方面,他们以加快培养知名“盆地专家”和“学科技术专家”为目标,加强技术专家队伍建设,为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硬件方面,他们新引进近2000个CPU的PC-Cluster大型计算机系统,使分院 CPU规模已经达到3800个,并拥有先进的处理解释软件,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能力显著提高,处理能力和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