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谋划统一天然气价格 合并工业民用

   2010-08-04 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

155

核心提示:如果将未来的工业用和非工业用天然气合并,并且对电厂、化工厂等大型用气单位实行可调节、可中断、鼓励使用

  如果将未来的工业用和非工业用天然气合并,并且对电厂、化工厂等大型用气单位实行可调节、可中断、鼓励使用多种能源的话,那么到了冬季,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民用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

   中石油集团一位内部管理层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中石油希望调整定价方法,即将现有的工业用气、民用气等按用户来定价的模式改为统一定价。

  期待工业民用气合为一体

   上述管理层说,目前中石油向两大类用户供应:一是直供用户,二是当地管网。

直供用户目前包括了河南某铝业公司、金陵石化等少数企业。“我们也给苏州管网、上海管网等供气。这些管网公司下面还有上百家的用户。”

    该人士谈到,对于天然气的定价方法,今后的走向可能会是“不分类”,即取消工业气、商业气和民用气。

   目前,燃气用户的分类繁多。比如上海地区的工业用户就分为管网公司直供的工业用户、城市燃气公司供应的工业用户及营事团用户等,总计10类,每类的天然气价都不同。除此之外,还有民用燃气的用户,一些地区还对化肥企业制定了优惠用气方案。

   “未来不一定要区分工业和非工业用气,大家的基础价都一致。”该人士称,虽然不区分需求方,但也应有“是否可中断、是否可以调节”的区分。

  假设(中石油)对一家电厂的天然气供应可以中断或者可以调节的话,作为上游企业而言,负责的输送成本将会降低。

   谈到“可中断”,该人士举例说:比如一个电厂一年使用5亿立方米的气,但在冬季时该电厂用户可以停下来,中石油会减少采气、存气的成本。

   否则冬季时中石油既要供给电厂,又要保证居民用气,那么在天然气储备上可能会做一些不必要的投入。

   所谓“可调节”,则是指当天然气需求较高时,电厂不一定选择停用气,它可以降低50%的天然气使用量,用第二燃料来补充。

   “使用天然气的电厂可以算算,它4个月用重油、8个月用天然气的能源成本,说不定比12个月全部使用天然气更低,而且(中石油)也减少了供气和运输的成本。”该人士设想道。

   他还谈到,现在的天然气统购统销模式使中石油对某些终端用户的用气情况掌握不全。

  “中石油先供应给某个城市燃气公司,燃气公司下挂着电厂。虽然该电厂可能有每年5亿立方米的使用量,但其是否使用了5亿立方米、用气高峰时该电厂是否停下来,中石油并不清楚。”

   但如果中石油能直供的话,那么使用情况则一目了然,这种做法更加公平公正。

   当然该人士也称,在不分居民和非居民用气的情况下,如何对困难用户进行补贴也很重要。

   中投证券研究员芮定坤表示,实行统一定价、不给优惠的做法可能给化肥企业带来一定困难,毕竟以前化肥企业所享受的天然气价格较便宜。

   海外气价与国际原油价格直接挂钩

   不管未来工业和民用气是否会真的合二为一,天然气价的继续上涨趋势将更加明显。这与海外天然气的定价机制有关。

  我国已有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海外天然气。

   此前本报曾报道,从土国引入到中国国内边境的气价估计为2元/立方米左右。

   前述中石油管理层指出,一般而言海外天然气(供应商)价与原油价格挂钩。

   “首先,买卖双方会确定一个初始定价,比如按60美元来确定。也有按50美元或者35美元来定的。但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在60美元/桶的价格上(定)。但我不能说我们的定价细节,这是保密的。”

   他表示,随后再于初始定价上继续乘以70%或者80%左右,这就是海外气的价格。

   但国金证券研究员刘波表示,由于海外天然气价有可能随着原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企时,气价也会提升,这对于需求方来说就不利,可能会导致中国国内天然气价的进一步上涨。

   这种可能存在的上涨趋势,是基于我国现有的天然气供应模式而来的。据记者了解,不管是海外气,还是陆上气,都会通过西气东输管道混合,再送到用户手里。因此,未来的终端气价肯定是取决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气源成本。

   此前的6月1日,就因为国内天然气价偏低,因此发改委对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做了提高,提价幅度为24.9%。

   刘波也指出,海外气价与原油价格挂钩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在原油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需求方也可获得便宜的天然气产品,这对国内天然气的整体涨幅会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