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石油狂甩资产 中国三大油企觊觎有余空叹望

   2010-08-07 环球企业家环球企业家

71

核心提示:连日来,这家"深海地平线"事件肇事者的资产甩卖中,中国油气企业寸土未得。  它们在等什么?  英国石油
  连日来,这家"深海地平线"事件肇事者的资产甩卖中,中国油气企业寸土未得。
  它们在等什么?
  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下简称BP)首轮100亿美元的资产出售渐入尾声,中国油企没有买下任何资产。这与此前全世界对于中国油企参与这顿饕餮盛宴的强烈预期形成了鲜明对比。
  7月13日,美国麦哲伦石油公司(Magellan Midstream Partners)以3.39亿美元接盘BP位于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储油罐业务;一周之后,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以及加拿大和埃及的部分BP资产被美国独立油气公司阿帕奇(Apache Corp.)以70亿美元购得。两笔与中国无关的交易,恰恰印证了业界的判断:"受害者"美国的油企将成为此次灾难的受益者。
  如果加上接下来BP有意出售的位于越南的Nam Con Son天然气项目(BP官网显示该项目价值13亿美元),第一个100亿美元计划将完成。通过资产变现,BP可以降低"成立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利空效益。4月20日"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事故发生以来,BP在伦敦交易市场的股价一度跌至14年来的最低点,市值最高折损1000亿美元。以至于7月16日,BP堵住漏油的第二天,奥巴马政府宣布BP已同意成立一个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受害者提供赔偿,BP的股价也未见震荡。
  "这些赔偿款不会让BP失血死掉,"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向《环球企业家》分析说:"它远不到慌不择路剥离核心资产的阶段。"
  过去15年中BP通过兼收并蓄驶入了一个快车道。1995年,行事激进的约翰·布朗(Lord Browne)坐上BP首席执行官的位子。此后七年内,布朗掌舵下的BP挤进世界前三强;至2007年8月布朗离任,BP市值增长了五倍之多。业内观察人士表示,BP在美国境内拥有的深海石油区块数量以及已探明储量甚至高于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康菲。但陈卫东认为,人类对于深海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未及娴熟的程度。因此,BP的"深海地平线"事故或许可以视为"意料之中"。
  从现状看来,尽管BP是否活下去仍取决于奥巴马政府,但希望越来越大,只是需要再度剥离一些非核心资产以"套现还债"。而BP的管理层则需清楚地认识到未来业务的增长点,以便使保留下来的核心资产发挥"术后新生"的关键作用。
  2009年底,一份未公开的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分析报告显示,未来三到五年,BP的业绩增长将由天然气、深海石油和新开放的富油区域支撑。其中,BP的天然气产量在2009年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降,布局在美国、埃及、特立尼达岛和阿塞拜疆的天然气资源将成为此项业务的中坚力量。这些并未列入出售计划中。
  诱惑不足
  如今看来,这场"可预见"的灾难让BP不得不丢车保帅。业界猜测,美国三巨头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以及中国油气企业都可能是BP资产的买家,但他们却无实际举动。BP不愿也无需出让核心资产,可能是这些世界油气巨头不为所动的主要原因。
  更进一步而言,美国三巨头的任何收购都可能被置于政治博弈的大背景下被人品评。奥巴马在第四次前往"灾区"的前一晚接受媒体采访时,将此次漏油事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与2001年"9·11"恐怖袭击相提并论。这使英国和欧洲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无论BP的股份构成如何,其将面对的都将是一个国家的讨伐。7月20日,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任后即赴美国斡旋。在此背景下,美国大型油气公司的一举一动或都将难逃"借东风"之嫌。而阿帕奇这类独立小规模公司则可在闪光灯之外悄无声息地实施收购。在中海油相关人士看来,从务实的角度看,中小型公司的灵活性操作也会把这些资产经营得更好。
  与美孚等国际巨头不同的是,已被贴上"并购"标签的中国公司不必理会英美之间的利益杠杆,而只需要衡量商业利益以及政治公关等常规并购因素。"中国油气公司在此轮是有机会的,关键看资源是否足够吊起他们的胃口。"陈卫东对《环球企业家》分析说。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中国也有类似麦哲伦、阿帕奇这样具有国际资产并购能力,且规模没有大到引人注意的"小公司",将会博得更高成功几率,可惜中国并没有这样的公司。
  就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而言,中石油显然应该是首当其冲者。据中石油相关人士透露,BP发生漏油事件后,中石油与BP就双方合资项目曾有接触,该人士未透露具体商谈项目。但其表示,BP显然并没有动力出卖其核心资产,包括其在中东,尤其是伊拉克的项目。作为新开放的富油区域之一,伊拉克被业内认为具有产量超越沙特的潜力。并购这些项目的剩余股权,对于中石油而言是最为划算的。2009年6月30日,中石油联手BP拓疆伊拉克,赢得鲁迈拉油田20年服务合同。相关资料显示,伊拉克拥有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10%,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位列全球第十。
  而BP在天然气方面的资源也将成为中石油远期天然气发展规划的补充力量。但是,2009年至2010年,中石油在海外天然气布局方面的诸多操作或将限制其资金流动性,且增加了其在运营方面的风险。同时,作为国家石油公司,其也将直面更为严重的政治干扰。
  让中海油垂涎的则是BP的深海业务。这与中海油远期的深海战略具有高度一致性。今年3月,中海油曾宣布斥资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石油和天然气公司Bridas Energy Holdings全资附属公司Bridas Corporation(下称"Bridas")50%的股份(详情于Gemag.com.cn查阅《蓄势待发》)。而Bridas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等地拥有的石油业务中就包括持有BP控股的Pan American Energy LLC 40%的股份。7月初,有消息称中海油正洽商BP出售余下的60%股份的消息,中海油内部人士向《环球企业家》表示,此时选择独立经营这部分资产"并非明智之举"。
  相对而言,业内人士认为中石化由于业务集中在中下游,其选择余地不如中石油和中海油那么多。尽管借此机会获得海外油气资源能够继续中石化解困上游之步伐,业内人士仍提示,海外资源的开发需要考虑公司自身在该区域的经营实力。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