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轿车:华泰捷足先登

   2010-08-20 国际能源网本站专稿

43

核心提示:2010年8月16日,华泰第一辆轿车华泰B11,正式驶下了华泰荣成生产基地的生产线。华泰B11的下线标志着华泰汽

   2010年8月16日,华泰第一辆轿车华泰B11,正式驶下了华泰荣成生产基地的生产线。华泰B11的下线标志着华泰汽车正式启动轿车战略,进入了实现汽车全产业链布局的全新阶段。
  “作为轿车市场的后来者,华泰汽车发展轿车的基本战略可描述为‘后发而先至’,即以领先技术和全球品质打造级别之上的轿车产品,为用户创造最佳的价值感受和驾驶体验,让华泰汽车逐步成长为最高水准的自主品牌。”华泰汽车总裁刘志刚表示。

   中级柴油车入手
 
  相对于其他自主品牌选择小排量、小型化车型来进入轿车市场,华泰选择了一款轴距长达2765毫米的中级车型,来作为其首款轿车产品。与其他自主品牌企业先做微车、小型轿车,再艰难升级的羊肠小道,华泰选择越过红海,直接进入了B+级乘用车的蓝海。
  此次下线的华泰B11也是自主品牌首个中高级柴油轿车。装备在华泰B11上的清洁柴油发动机是由华泰汽车和意大利VM公司共同开发,华泰汽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配合以源自德国ZF技术的自动变速器,使整车动力充沛、油耗极低。同时华泰和Intel共同开发的智能车载信息系统IVI也将大规模应用于华泰B11,通过3G网络服务,能够让用户享受无线互联的乐趣与智能服务的便利。
  除柴油发动机外,华泰B11还搭载了一款来自上海荣威的1.8T涡轮增压风发动机。华泰汽车同时向记者展示了荣成生产基地的制造实力,荣成轿车生产基地具备完整的冲压、焊接、涂装以及总装的四大生产工艺。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中级车入手,是看到了在中级车市场竞争还有进入的机会,B11车长和轴距均接近于C级轿车,华泰将其放入B级车市场竞争,这也是我们独特的‘级别之上’策略。”刘志刚表示,推进柴油化进程将是华泰汽车的战略,搭载在B11上的2.0D柴油发动机,已经达到欧Ⅳ的排放标准,同时能达到欧Ⅴ标准的车型也已经开发出来。2010年年初,华泰汽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乘用车柴油发动机及自动变速器隆重下线。

   借节能补贴东风
 
  前不久出台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政策中,明确规定将柴油乘用车列入财政补贴范围,对购买节能柴油车的消费者给予每辆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这一政策的下达,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将柴油车纳入鼓励范围。借由补贴政策的东风,柴油车将拉开市场井喷的序幕。
  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带来的是柴油机性能的提升。据华泰整车研发高层表示,欧意德绿色柴油发动机与汽油机相比,不但可以节约30%的油耗,减少25%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动力输出亦可提高50%以上,真正做到了节能、环保、高效。
  然而,外界对于中国传统柴油机排量差、噪音大此类问题根深蒂固的看法,刘志刚说:“技术发展到今天,整个柴油车的排放、节能指标和乘用车舒适性能的指标都已经和传统的汽油机相差无几。随着国家对清洁柴油重视程度的持续提高以及整个石油价格的进一步提升,我相信这个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多级别全面布局
 
  据华泰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徐超透露,华泰B11预计将在今年10月前上市,首批上市的将是1.8T手动挡车型,随后,2.0T的柴油版车型也将在两个月之内全面铺开。
  据了解,目前华泰汽车在全国有130余家经销商,主要销售华泰圣达菲、特拉卡等SUV车型。为了华泰B11的顺利推进,销售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了100余家华泰轿车网络的经销商,目前正处在验收阶段,年底前将全部投入运营。这其中,将有少部分实力较强的经销商承担着将SUV和轿车合并在一起销售的运营模式。
  据刘志刚介绍,华泰汽车从韩国、德国聘请了37名国际型的专业人才从事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与质量工作,并完全按ISO9000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以确保整车品质均衡完美。
  除了近在眼前的B11车型之外,华泰汽车还计划于年底前上市一款代号为B35的SUV车型和代号为B21的轿车产品。目前,华泰汽车集团已在鄂尔多斯和荣成设立轿车研发生产基地,致力于开发全新B、C级轿车。同时,对于小排量车型方面,刘志刚表示,A00级和A0级车型已经在计划开发中。
  “目前华泰正在鄂尔多斯建设一个年产20万辆轿车的新车基地,带上位于荣成的15万辆SUV基地,未来华泰将拥有近35万的产能,不过具体的产能分配还需看市场需求,SUV车型仍是华泰的王牌项目。”对于未来的产量分配,刘志刚认为更多需要看具体车型的市场表现。
  华泰汽车鄂尔多斯动力总成生产基地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最大、最先进的柴油动力总成基地,目前已拥有年产30万台清洁柴油发动机,涵盖1.5L、2.0L、2.5L、2.8L、3.0L5个排量和45万台自动变速器的生产能力,未来将达到100万台发动机、 10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规模。
  “对于B11轿车的产品质量检测与市场推广,我们已经完全做好准备,等待市场的验证。”刘志刚告诉记者。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