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每一滴油都是承诺

   2010-08-19 中国石化新闻网俞国明 李鑫轶

46

核心提示:中国石化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号召全体员工铭记社会责任、恪守诚信理念、追求一流质量、铸就卓越品牌,并向全

  中国石化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号召全体员工铭记社会责任、恪守诚信理念、追求一流质量、铸就卓越品牌,并向全社会庄重宣告 

  会议提出,中国石化的质量方针:质量永远领先一步。质量目标:质优量足,顾客满意

  “每一滴油都是承诺”,这是8月18日中国石化质量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苏树林代表中国石化对全社会作出的庄重承诺。他提出,我们向全社会宣告“每一滴油都是承诺”,这里的“每一滴油”,既包括我们经销的油品,又包括我们提供的其他所有产品和服务。我们承诺的不仅仅是质量,还包括数量、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到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集团公司领导张耀仓、王作然、章建华、王志刚、蔡希有、曹耀峰、李春光、戴厚良和刘运出席会议。会议由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天普主持。

  苏树林强调,必须深刻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他说,管理、科技、文化、道德等因素决定质量的优劣,而质量的优劣则决定了企业的兴衰。质量不仅仅是企业的信誉,更是企业的生命。我们把质量事故与安全环保事故、不稳定事件、腐败案件一起作为企业“四害”提出来,就是因为质量事故损害的是企业的形象,动摇的是企业的根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苏树林要求,必须认真落实全面加强质量工作的各项措施。

  一要切实加强管理,提升质量保障水平。所有企业都要建立健全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健全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层层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确保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要注意与其他管理体系优化整合,防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实际工作“两张皮”。同时要抓好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化队伍。

  二要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加强磨合,争取走出一条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提升技术服务水平的成功之路。

  三要建设质量文化,推动全员参与质量工作。要在全系统切实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广泛宣传中国石化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社会责任口号。总部和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载体,广泛宣传中国石化及本单位质量文化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质量文化入脑入心。要树立整体质量意识,上游企业要多为下游企业着想,上一环节要对下一环节负责,上道工序要对下道工序负责。只有采购、生产、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把好质量关,我们才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只有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都把好质量关,我们才能创建优质的工程。

  四要强化职业道德,严守诚信经营底线。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全体员工,都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自觉担当起中国石化品牌形象的忠诚卫士。对于违背职业道德、损害公司形象和声誉的行为,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问责,绝不姑息。

  戴厚良作题为《铭记社会责任 恪守诚信理念 追求一流质量 铸就卓越品牌》的工作报告。他代表集团公司确定中国石化“质量永远领先一步”的质量方针和“质优量足,顾客满意”的质量目标,并从八个方面布置了下一步质量工作重点。

  一要强化教育,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要在全体干部、员工中深入持久地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层面进行宣传贯彻,广泛宣传“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的社会责任口号。二要健全总部、企业两级质量管理职能机构,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要本着“大产品、大质量”的理念,将所有产品质量、工程施工质量、服务质量等,全部纳入质量管理职责范围,实行文本化管理。三要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质量工作会议后,科技开发部将牵头,会同各事业部、有关管理部一起,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四要严格质量监督和问责。加强对产品质量、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中国石化统一的质量事故管理制度。五要加强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着力提升中国石化品牌质量。要组织好成品油质量标准研发,做好润滑油与国际标准接轨工作,抓紧化工产品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强企业标准管理工作。六要搞好计量管理,促进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做到“质优量足,客户满意”。七要加强队伍培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八要突出重点,认真开展“质量月”活动,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改进质量的良好氛围。

  会上,浙江石油介绍了加强油品质量管理的经验,河南石油就安阳油品质量事故作了检查。胜利油田、燕山石化、扬子石化、镇海炼化、高桥石化、川维和北京石油等7家单位作了书面交流。

  各副总裁、助理、总师、副总师,总部机关各部门、各专业公司负责人,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