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油田:克拉玛依欲打造“世界石油城”

   2010-08-20 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报

80

核心提示:8月11日,为期3天的中国新疆“首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在新疆克拉玛依市隆重开幕。在新中

   8月11日,为期3天的中国新疆“首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在新疆克拉玛依市隆重开幕。在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新世纪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55岁生日之际,会议的召开拉开了年初克拉玛依市提出的借“打造世界石油城”之机推动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大幕。

  城市生活质量竞争力

  现名列全国第七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色的油”。克拉马依市是全世界惟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该市下辖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四个行政区,总面积95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多人。据克拉玛依市市长、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介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克拉玛依市的城市生活质量竞争力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七。

  记者了解到,2009年,新疆油田公司全年生产原油1089万吨、天然气36亿立方米。克拉玛依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873.2亿元,产销率达99.9%;全市生产总值480亿元,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自治区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35.7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9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6亿元。

  在快速发展石油经济的同时,克拉玛依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于2001年启动了固碳减排林项目。目前首期已规划14.8万亩地,造林8.5万亩;该市还投资数十亿元,从400多公里外的阿勒泰引水,修建起了克拉玛依河。目前,沿河绿化面积已达75万平方米,不仅缓解了当地严重缺水的现状,还建成各类景点几十处,绿色的长廊移步换景,成为油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跳出克拉玛依

  发展克拉玛依

  然而,正如陈新发所言,单纯依托本地单一资源来生存和发展的城市,最终结果大多是矿竭城衰。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克拉玛依就开始了寻找城市的转型之路。90年代末的油价低迷,更加重了这种紧迫感。

  多年的发展,目前,克拉玛依已经形成了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炼制、石化下游产品加工完整的石油石化工业体系。在此过程中,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宏伟蓝图也逐渐在克拉玛依人心目中形成轮廓。今年2月召开的克拉玛依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就明确提出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构想。

  克拉玛依地处在世界级油气富集区——新疆与中亚油气富集区的中心,再加上有雄厚的石油工业基础,“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现实的油气资源优势立足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又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工业优势、品牌优势跳出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这样,就能让这个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北疆地区油气资源的依赖。”陈新发说。

  “成为世界石油石化

  的重要标志”

  立足于此,克拉玛依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五大基地”、发展“三大产业”的具体构想。“五大基地”即:油气生产基地、油气技术服务基地、炼油化工基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以及石油技术工人培训基地; “三大产业”即:金融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产业。“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克拉玛依能成为世界石油石化的重要标志。”陈新发说。

  根据新疆油田公司的部署,到2015年,年产原油的能力要达到1600万吨以上,年产天然气的能力要达到100亿立方米,从而实现大油田向大油气田的历史性跨越。该市所辖独山子石化和克拉玛依石化的总炼油能力现已达2200万吨/年,建成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已基本成形。

  目前,300万吨级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已在独山子开工建设,下一步要扩大到500万吨。按中石油的部署,新疆油田公司还将把呼图壁气田建成一个巨大的储气库,可储存从中亚进口的40亿方天然气。   

  新疆油田公司还自主研发了近百套数字油田应用软件。目前,数字油田已建成覆盖新疆油田生产区域的计算机网络,建成“两环一星”的传输网络架构,骨干网络带宽达到千兆。今后,将依托数字油田、数字城市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内容数字化产业、软件研发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

  2009年4月,中石油成功注资克拉玛依商业银行。据称该银行2015年资产总额将达到7000亿元;而依托于克拉玛依的工业旅游资源和独特的黑油山、沥青矿、魔鬼城等地质地貌资源还将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