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未来

   2010-08-25 国际能源网本站专稿

31

核心提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仍在不动声色中推进。它已经从沿海扩散到内陆、从地上蔓延到地下,引入了多层次储备主体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仍在不动声色中推进。它已经从沿海扩散到内陆、从地上蔓延到地下,引入了多层次储备主体。今后,国家还需要加强立法,并对战略石油储备的动用条件等加以明确规定。

  有“备”无患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经过7年磨砺与运行,出现了从沿海分布到散入内陆、从地上建库到地下储存的变化。

  

  在浩瀚无边的东海海域,一艘装载有14万吨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油轮由远及近,渐渐驶入人们的视野,最终靠泊在宁波算山码头。等在码头上的接卸人员一脸欣喜,动作麻利地忙碌着,让汩汩的原油涌向18公里外的镇海基地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

  为战略石油储备注油的油轮,从2006年驶入中国,经历了一次次风浪颠簸,逐渐学会趋吉避凶,抓紧每一个油价低谷,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屏障。生于高油价时代的它,以非凡的魄力与勇气走过一期,来到二期、三期。2010年前半年,我国月度进口原油四次站上2000万吨的高位。海内外媒体分析,它仍在静悄悄地扩充自身实力。

  综观世界这盘战略石油储备棋局,中国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一期四大石油储备基地的建成意味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一期:打破沉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没有被国际石油市场所认知的战略石油储备,巨大的石油需求与低自给率的反差,使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变成了国际石油交易商炒作的本钱。受制于人的结果是,我国在石油产品贸易上既付出高成本,丧失机会,也对国家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基于国家石油安全的考虑,2003年起,我国打破多年沉寂,全面启动国家石油储备工作,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石油储备硬件设施建设。储量大致是:第一期为1000万吨至1200万吨;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为2800万吨。按照“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反应快速、应急面广”的原则,决定先建设青岛黄岛、大连新港、宁波镇海、舟山岙山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迅速解决有无的问题。

  2004年3月,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打下第一根基桩,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规划中的一期四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经全部建成,并抓住低油价的有利时机完成了国家储备石油的收储任务,达到了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从无到有的初级目标。

  评议已经投运的一期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国石化(8.29,-0.15,-1.78%)咨询公司评估部副处长王森表示,石油战略储备的选择应该围绕储备石油获得的可靠性、储备石油输入的便捷性、储备石油储存的优越性以及储备石油动用的有效性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目前我国码头、炼厂、管线的资源分布情况看,一期的四个石油储备基地分布还是比较合理的。都在我国沿海地区,一方面靠近码头,大量进口原油接卸方便;一方面靠近炼厂,加工方便;一方面管线的布局相对完善,向外输送石油方便。”他说。

  同时,他认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不宜建的太分散,应该相对集中在一个区域内,需要时通过管道输送向全国各地,这样不仅有利于环境综合治理,而且还能节省资源,降低建设成本,而一期四个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恰恰是这么考虑的。

  针对一期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情况,中国石油(10.27,-0.10,-0.96%)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庆方表示:“国家分三期进行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逐渐积累,本身就是考虑与要与本国的财力相适应,如果一次性全部投入建设,财政负担太重。第一期建四个基地也是根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而定的。”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专家李富兵也表示:“石油储备规模与本国一次能源结构、油气资源潜力、石油对外依存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总的来看,一次能源中石油比例越高、石油进口依存度越大,石油储备的规模就越大。一期的石油储备规模也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国内油气资源潜力、新能源的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而做出的战略决策。”

  至于管理,我国于2007年12月18日成立了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中心设置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之下,作为我国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行使出资人权利,负责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和管理,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同时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的供求变化。

  另外,按照国家规定,我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最终实行三级管理,国家发改委作为石油储备的管理层,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则是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而石油储备基地担当石油储备重任。若以人体作比喻的话,国家发改委好比是“头”,石油储备基地好比是“四肢”,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则好比是“神经中枢”。

  现今,4大石油储备基地纷纷挂上了“公司”的牌子,并交由我国两大石油公司代管。 “这样的管理架构看上去十分明细,各管理层级的责任也非常明确。”王森认为,国家委托石油公司进行日常管理的方法非常可取,既可以节省资源,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期:从沿海到内陆

  随着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按计划建成并投入使用,紧接着天津、惠州、独山子、兰州等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在扑朔迷离的布局之争中陆续开建,掀起了我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第二轮高潮。与一期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从一开始就公之于众有所不同,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名单虽早已划定,却秘而不宣,颇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各地方政府考虑到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税收贡献,使出了浑身解数,争相申报,以期进入二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名单表内。新疆、海南、广东、甘肃、河北、天津、湖北、辽宁等多省市都传出过建设信号。

  按照规划,第二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将有8个,总储备量为2680万立方米,相当于1.69亿桶储备量,比第一期储备规模扩大了两倍多。而在第二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大幕拉开后,我们看到了国家在这项工作上的谋略初露端倪。

  从布局看,二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在新疆、甘肃布点,开始向中西部倾斜,呈现出东西兼顾的趋向。中国石油管道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潘家华表示:“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与中国整个石油安全战略密切相关。中央不会只考虑在东部建基地,这不符合石油安全的战略全局。鉴于一期四大基地都建在沿海,二期建设国家已经考虑向内陆地区的战略转移,纵深发展。”

  郭庆方也表示认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布局在沿海,考虑其经济功能多一些,是为了保证我国能源供应的充足,确保经济发展之需。而布局在中西部地区则可能更多是出于战略战术层面的考虑,以备应对突发的能源安全问题,比如战争。相比东部,中西部地区安全度高一些。”

  他认为,一期四个基地石油进出都比较方便,且处于东部地区,离消费地近,能和需求对应起来。但是,这仅是我们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我国石油储备经验的提升,布局、选址不见得一定在沿海地区,可能会越来越多元化。

  此外,中国一期储备建成并完成注油后,很多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大规模增加石油储备会推动国际油价的上涨。《华尔街日报》还引用了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意见,认为“中国的数百家非国有石油分销商和炼油厂目前存在10亿桶以上的闲置储能”。如果这些资源动用起来,将进一步助推国际油价。

  “中国的石油需求在增长,但不是以一种投机甚至爆炸性的方式。西方媒体的炒作源于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顾忌心理,而真正造成油价波动和攀升的是那些期货市场上的投资大鳄们,中国石油储备只是一个借口而已。”采访中,王森表示,越是夸大中国因素,油价就越是涨得疯狂,他们赚的也就越多。

  因此,不少专家都认为,在此项工作上,我们应该多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二、三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作进展情况适当保持“神秘”未尝不好。

  今后:从地上到地下

  一鼓作气,我国在建成一期四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后,二期八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据了解,眼下,三期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也进入了调研阶段。根据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布局、建设、管理情况,不少专家认为很多美好的梦想需要接受现实的考量,仔细推敲,一些细节值得在二三期建设中倍加注意。

  李富兵直言不讳地提出:“我国一期四个储备基地的储备库都建在了地上,从安全、环保、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并不是最佳选择。”对于陆续开建的二期储备基地,他提议要尝试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利用地下盐穴、岩洞建储备库。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月先也表示,地面储备罐群不仅占地面积多,地面暴露目标也很大,不利于储备库自身安全,而地下岩洞安全性好,更有利于防止原油陈化,且动用时还有库容内的压力做驱动,非常经济。

  20世纪50~60年代至今,北欧的瑞典、芬兰,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很多国家都将地下岩洞作为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地下盐穴储备,可利用深部盐层,通过水溶方式形成地下溶洞并储存石油。该方式储存量大,埋藏深度大,一般达500~1500m,造价低,广泛被具有盐层建库地质条件的国家所采用。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地下石油储备方式就主要采用地下盐穴储存方式。

  吴月先分析说,目前我国中原油田、南阳油田、江汉油田、苏北油田、百色油田、玉门油田等都有利用枯竭油藏建地下战略石油储备库的条件。就长远而言,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也有建地下战略石油储备库的理想条件。此外,国内陆上还广泛分布有巨型天然岩洞穴,只经过防渗漏改造便可成为理想的地下战略石油储备库。

  此外,对于储备油的来源,吴月先向记者表示,今后的储备油源可以多元化。一方面要考虑用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发的份额油作为重要的储备油源;一方面可以用贷款换得的石油作为储备油;另一方面石油战略储备也包括原油原产地储备。今后,国内新发现条件较好的油田或区块,应该适当收购经济可采储量,就地封闭、转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存,实现建库和投用一举两得。

  对于二期、三期各基地的储备规模究竟该按照什么原则划定的问题,王森表示:“虽然,现在国家对于每一期石油储备基地的储备总量有具体规定,但究竟要建多少个储备基地,每个基地储备规模多大都没有明晰的标准,这不能盲目划定,最好根据其所主要服务的炼厂实际加工量进行核定。”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