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全力推进统一招标综述

   2010-09-02 中国招投标协会中国招投标协会

44

核心提示: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有关规定,中国石油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在工程、

   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有关规定,中国石油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在工程、物资和服务等领域积极推行招标工作,并努力探索和创新招标管理与实施模式,招标范围逐步扩大,招标率逐年提高,成果越来越明显。

   中国石油推行统一招标以来,2009年实行授权集中采购的一级物资,全部优先实施招标采购,成本节约率10%以上。如77万吨石油专用管集中招标,平均价格较当年同期单价降低30%,节约资金25亿元。

   通过引入招标方式,不但规范了交易行为,发挥了保障生产、提升管理的作用,而且节约了大量成本。据统计,中国石油工程、物资和服务总体招标率,已从2000年的不足10%,提高到2009年的55%以上,平均成本节约率超过10%。

   招标方式成为首选

   实践证明,招标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最为科学有效的交易方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招标投标机制以来,特别是2000年国家《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后,中国石油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到设备材料采购、各类服务选择等,积极推行招标方式。目前,招标方式已深入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得到广泛应用。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对招标内涵、作用和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在各项业务交易选择时已初步形成招标优先的意识。

   在工程建设方面,无论是油气田地面工程、炼油化工工程,还是长输管道工程、石油储备库及LNG工程建设项目,或者销售、装备制造等项目,其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都坚持招标选商。

   在物资采购方面,从石油专用管材、普通钢材、石油专用设备等专用生产物资,到计算机、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产品,都普遍采用了招标方式。

   在服务选择方面,从工程技术服务、科技项目,到各类中介咨询、资产评估、金融保险服务、安全与环境评价和劳务等,也主要采用招标方式进行服务选择。

   招标体制逐步建立

   目前,中国石油共有物资公司和寰球工程公司等15个内部招标(代理)机构,专业从事招标业务,其中6个获得国家相关部委或地方政府颁发的资质证书,2个具有甲级资质。

   这些单位根据国家《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和业务特点,不同程度地建立了招标及其配套制度,招标机制逐步健全。

   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和大庆石化等单位,针对不同招标项目专业特点,编制相应实施细则,制定相关标准文件和示范文本等。物资采购中心和吐哈油田等单位,将招标准备、发标、接标和审查审批等环节,进行标准化设置与管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

   西气东输一线开始,到西气东输二线、中亚管线和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大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国石油大量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施工承包商、EPC总承包商、物资供应商、服务商等,保证了工期和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维护了中国石油的良好形象。

   统一招标,任重道远

   招标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社会敏感度高的工作。中国石油2009年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今年预计超过3300亿元。如何花好这笔钱,是关系中国石油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石油的效益和业绩。

   中国石油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要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三大责任”,就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走市场化交易的路子。随着中国石油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升,社会对中国石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期望值也随之上升。这些都会给经营和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实施统一招标势在必行。

   今年是中国石油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启动年。统一招标管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从有利于发挥招标工作潜力角度,扎扎实实从体制、制度、流程等基础工作做起,切实解决招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看到,中国石油上中下游一体化,所属企事业单位众多,专业门类复杂,各单位招标管理体系不尽相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招标操作部门多而分散,业务集中度不高。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合法、合规、合理,务实有效;集约、受控、竞争,择优选商”的统一招标管理基本原则,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实现“四有一创”,即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有一支专业化的招标(机构)队伍,有一个满足业务需要的统一专家库和有一个先进实用的招标信息服务平台,创建有利于集团公司招标业务开展的和谐环境和良好氛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