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陷入两难

   2010-09-13 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

336

核心提示:民众与媒体对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不满似乎在逐渐加深,其原因是国内油价已经3个月未作调整。尤其是近一个月
   民众与媒体对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不满似乎在逐渐加深,其原因是国内油价已经3个月未作调整。尤其是近一个月来,国际原油价格从最高点的每桶82美元,曾一度下跌至每桶70美元。

  由此人们对于国家发改委之前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产生了疑惑:不是说国际市场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发改委价格司就可相应调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价格的吗?

  普氏中国高级分析师梁晓欣分析这种情况称,虽然有些时候已经满足了成品油调价的必要条件,但国家没有对价格进行调整,一方面是考虑通胀或社会的供需等情况,另外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打击投机者囤油的情况。

  但原本以透明为目的、以市场化下的合理公平为宗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实际定价操作中显现出的不可捉摸, 实在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初衷大相径庭。

  在目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体系中,批发价格不受国家监管,而出厂价格和零售价格受国家监管。中国制定成品油价格的主要参考因素包括:一揽子原油中国到岸价的平均价、炼油成本(人工、运营费用等)、炼油利润(5%)、运输费用、消费税(汽油0.2元/升、柴油0.1元/升),以及增值税17%等。

  本质上讲,消费税是定额征收的,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以石油公司销售收入作为征收基础,这对于石油公司的收入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成品油价格的决定基础,说白了就是原油成本、炼制和流通成本之和。

  按照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原油在80美元/桶以下时,国家会给炼厂留出5%的利润。梁晓欣也解释说: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每上涨5美元,(炼厂)利润扣减1%。

  而当每桶高于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也就是所谓的国家补贴。

  当然目前原油价格比较稳定,尚未达到2008年的疯狂,但在此定价机制下, 厂商的利润是按成本的一定百分比确定的,在此前提下,企业扩张势在必然,梁晓欣做了一个测算:未来新增炼厂的产能加起来超过了2亿吨,等于再造了一个中石化

  尽管他认为,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和国际原油的相关系数由原来的0.33,已经上涨到了现在的0.85,这说明中国成品油的指导价格跟国际原油价格的趋势已经相同了,为以后成品油的价格和国际接轨做了很好的铺垫。但炼油技术落后、炼制成本高, 一直是中国企业要求提高油价的一个借口,这也成了政府和企业博弈的一种方式:政府预留了5%的利润空间,在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企业呼吁涨价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油价迟迟未降,等于在5%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部分企业利润。

  最后,当前的这种定价机制,一定程度上也有悖于政府补贴的初衷。如果企业同时经营其他竞争性产品, 也将会导致企业成本转移行为和对企业的交叉价格补贴, 极大降低政府补贴的效率。

  据此而言,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考验政府的定价能力:既要防范投机,又要确保市场行为下的成品油机制。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