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漏油事故中石油“强悍” 渔民进京哭索赔

   2010-09-15 世界能源金融网世界能源金融网

81

核心提示:渔民进京索赔  距7月16日发生的大连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件已经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但当地旅游公司和当地

   渔民进京索赔

  距7月16日发生的大连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件已经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但当地旅游公司和当地渔民的受损评估和赔偿工作尚未进行。近日,大连市开发区金石滩河咀子村村委主任邵德善与20多位当地养殖大户一起进京索赔。

  7月16日,大连“7 16”爆炸漏油事故至今已近两个月,中石油和当地政府均未对污染损害赔偿做出任何表态,反倒是采取了积极措施,阻止遭受损失的水产企业和养殖户到法院起诉。

   损失惨重

  靠海吃海。9月1日,大连市持续三个月的伏季休渔结束。据当地媒体报道,大连湾口的三山岛海域捕捞的渔船满载而归,完成黄渤海伏季休渔解禁后第一天捕鱼任务。但是,在被原油污染的金石滩海域则是另外一幅景象。

  一位红星村的渔民告诉记者,他们每年会埋下300多个鱼笼待今后捕鱼使用,按一个笼子10块钱算,加之鱼线等辅料,这300多个鱼笼会花去渔民近5000元的生产成本。但正常情况下,这些笼子就可以产生2万元左右的收益,每年可以盈利1.5万元。

  “今年算是栽了,鱼苗死的死、跑的跑。”这位渔民说可以用“损失惨重”来形容。而据新世纪周刊报道,大连市开发区金石滩河咀子村村委主任邵德善表示,海水被污染后,该村私营户的损失在3000万元左右,集体损失在500万元左右。
  
   其实更让当地渔民担心的是,这片海域以后还能不能养殖?按照绿色和平的粗略计算,这次大连湾打捞上来的油污在60000吨左右。尽管当地政府称,油污已经清理完毕,水质达到标准。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估计,危害可能持续10年左右。

  赵章元甚至给出了这样的忠告:这次石油污染对海生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较长时间影响,3~5年内都要慎食海产品。“虽然肉眼看不到油污了,但是有毒的物质还在水里难以降解,应随时警惕发病率的增加趋势。”

   索赔难题

  本网记者在此次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中了解到,会议明确此次事故由大连中石油国储公司承担主要责任,消除污染的责任也在大连中石油国储公司,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大连中石油国储公司承担,但至今并未对受损的浴场和养殖户的赔偿做出明确。

  新世纪周刊的报道称,中石油信访办有关负责人称“事故发生当天,中石油已与大连市地方政府沟通,拿出了赔偿方案”,但该方案并未对外公布过。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近年来,从全国范围来看,沿海各地普遍存在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难、处罚难、追究难等问题。这使海洋生态保护面临诸多困境。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加入了近20个有关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国内也制定了多部海洋环境保护的行政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普遍缺少具体的执行标准和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实体法形同虚设。

  而且,即便是案件性质和责任认定清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也只能处以最高30万元的罚款。周大地表示,由于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无论是直接受害人的经济损失,还是污染导致的间接损失,大连事件中的受损方甚至都无法从行政罚款中得到全额赔偿。
    
   国外样本

  2010年4月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导致原油大量泄露。英国石油公司(BP)当即承诺,将会为损失“埋单”,其中包括沿岸居民的财产损失、居民收入的减少、自然资源的破坏、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损失等。

  在英国石油公司的官方网站上,详细列出了如何填写索赔申请表的说明,指导人们如何通过热线电话或在线提交索赔申请。此外,英国石油公司还在沿岸各州设立了20多个现场办公点。对于政府机构的理赔,则另有专业团队处理。

  另一方面,6月17日,英国石油公司发布声明,称决定设立200亿美元的托管基金。这些资金将被用于对遭受原油污染的墨西哥湾沿岸居民进行赔偿,同时也会用于支付环境清理产生的相关费用。

  除了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之外,英国石油公司还承诺拨出1亿美元,赔偿因为停止深海钻探而失业的工人。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23日,已收到了12.5万余份索赔申请,其中3万多份申请已经得到了赔偿,公司支付了2.3亿多美元。

  其实,在国内,也有了很好的样本——大连油管爆炸事件之后,同为海洋大省的山东省出台了相关的办法。

  《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管理暂行办法》,对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合并做出了规定:如造成50公顷用海生态损害,应当缴纳1000万元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如果造成1000公顷用海生态损害,则应当缴纳2亿元损失补偿费。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