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油田绥中36-1作业区电力组网项目8月29日送电一次成功。这是迄今我国海上油田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工程,也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转变海上油田生产方式、探索海上油田高效供电的成功尝试。
“组网后,作业区电力供应将不再紧缺,供电更加稳定。”绥中36-1作业区电力组网项目经理李毅说。
海上油田供电通常采用“孤岛”模式,即一个电站形成一个独立的供电系统,同时给多个平台提供电能。绥中36-1作业区共有四个电站、十四台发电机组,分别建在绥中36-1A平台、CEP平台、CEPK平台和旅大10-1平台,通过海底电缆,总共能为绥中36-1油田群和旅大油田群的22个平台供电。
这项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的电力系统改造工程,打破了“孤岛”供电模式,将三个独立电站、十台发电机组连接成一张大网,在没有增加一台新机组的基础上,仅靠原有机组和系统优化,新增供电能力28兆瓦,相当于增加了一个电站。如果设备全部发电,每天可利用放空天然气26万立方米,可发电67万千瓦时。油田增产迫切需要上的大规模注水、大泵提液、调整井、注聚等增产措施有了充足的电力保证,油田挖潜、增产增效的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宽。
绥中36-1油田是目前我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一直被视为渤海油田的“命根子”、“掌中宝”。整个作业区包括旅大油田在内,对于中国海油国内实现5000万吨油气产量目标、把渤海油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能源基地至关重要。
绥中36-1和旅大油田群投产较早,由于增产措施不断增加,致使原有电站电力供应日趋“捉襟见肘”。“一方面电力供应吃紧,另一方面电力资源浪费。”李毅说。原来,每个“孤岛”电站均采取“两用一备”或者“三用一备”的发电机组组合,绥中36-1作业区三个电站就有三台发电机组备用。组网后,三台备用机组可用一台机组备用,另两台机组发电,节省了两台发电机组和大量的天然气资源。
组网后,系统还实现了电力调节功能。当某个电站因天然气气量不足,致使发电量减少时,无须改用燃油发电,可以直接从电网上调电;天然气气量大的平台电站,则尽可能地利用天然气多发电。这样,天然气资源可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放空燃烧,系统发电效率更高。
绥中36-1作业区电力组网正在转变渤海油田现行生产方式。按照“和谐渤海、清洁油田”的整体发展布局,渤海油田未来要建成“油、气、电”三张大网。目前,渤海油田按照资源利用率最高、发电效率最高、供电最稳定的原则,对海上油田进行供电区域划分,探索集中供电、岸电集中送电等多种供电模式,以逐步实现全油田或者分区域的综合型电网布局。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