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中石油争扩制气规模

   2010-10-14 易阔每财经易阔每财经

29

核心提示:国内天然气的涨价趋势,引发了两家石化巨头的“扩军备战”。 日前,中海油总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500亿

   国内天然气的涨价趋势,引发了两家石化巨头的“扩军备战”。

   日前,中海油总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500亿元~1000亿元,在山西建设年产10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煤制天然气规划40亿方;而中石油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煤层气产能扩张上投资超过100亿元,2015年产量达到45亿立方米,商品量40亿立方米。

   如此一来,中海油扩张煤制天然气的规划直逼中石油煤层气战略。

   分析人士认为,天然气涨价之势提升了煤制天然气和煤层气巨大的利润空间,因为客观原因,两大巨头最终选择了不同主攻方向。不过,国内煤层气已先于煤制天然气投入商业运营,虽然两者同受天然气定价、管网运输成本的制约,但是不受煤价成本影响的煤层气或许最终效益将高于煤制天然气。

   两巨头鏖战“两煤气”

   在上市公司涉足页岩气的同时,中海油母公司已在煤制天然气上做好了战略规划。中海油计划未来5年在山西建设年产10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已确定由中海油新能源投资公司与山西最大的煤炭企业同煤集团合资。

   该合作项目将耗资约300亿元,其中核心投资210亿~240亿元。项目将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配套建设2000万吨煤矿、30万吨液化天然气、IGCC发电及综合利用发电、化工产品等。

   此外,中海油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并计划于2015年实现供气。

   《每日经济新闻》发现,中海油煤制天然气上的规划产量已经直逼国内煤层气老大中石油。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接铭训曾对本报表示,在煤层气上,2013年,中石油将建成45亿立方米生产能力,2015年产量达到45亿立方米,商品量40亿立方米,占全国比例超过40%,成为国内煤层气第一生产企业。

   在天然气生产上,为何两大巨头选择了不同的主攻方向?中国化工网分析师李宏对此认为,中海油没有煤层气开采的区块,缺少资源,因此选择了煤化工领域的煤制天然气;而中石油此前与中联煤层公司“分家”带走了50%煤层气区块合作专营权,有资源优势。

   显然,两大巨头都希望通过扩大天然气来源渠道,抢占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

   为此,中海油规划了一条横跨蒙、晋、冀、津四省区市、年输气量达15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管线,至2015年,该输气管线将达到最大合同供气量150亿立方米。届时,煤制天然气将直达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市场。

   中石油煤层气利用方式则是进入西气东输管线。据悉,山西沁水已建成至西气东输管线的煤层气输气管线,年输气能力10亿立方米。目前已向西气东输供商品气超过1亿立方米。今年中石油全部的煤层气销售量估计能达到6亿立方米。

   天然气涨价凸显利润空间

   中海油和中石油大举上马煤制天然气和煤层气的背景则是国内天然气的涨价和价改呼声,与此同时,国内天然气供气缺口也促成了煤制天然气及煤层气开发的升温。

   6月1日零时起,发改委上调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于是,天然气终端价格也开始上涨。北京非居民天然气价格、西宁天然气及集中供暖价格于9月28日集中上调,沈阳、合肥、长沙等全国多个城市正陆续举行听证会,准备提价事宜。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精细化工处处长张方称,目前,煤制天然气的经济性已经初步可行。未来天然气价格还会有上调的空间,煤制天然气的效益还会提升。

  “国内天然气价未来要跟国际接轨,这样国内天然气价格得翻一番,煤制天然气只需要涨价50%,就可以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张方说道。

  据亚化咨询分析师郑春临测算,煤制天然气出厂价在1.2元左右就可以盈利,如果达到1.8元,资本回报率会非常可观。目前,发改委确定的国内天然气出厂价最低为0.79元/立方米,最高为1.61元/立方米。

   与煤制天然气不同的是,煤层气已在国内投入了商业运营。

“煤层气价格按市场经济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国家不限价。”接铭训说道,“公司主要参考天然气价格来定价,基本上与天然气定价持平或略高。”据悉,天然气价格上调后,煤层气定价也会相应上调。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鼓励政策。

   煤层气效益或高于煤制天然气

   至于两类天然气的优势比较,张方认为,“煤制天然气最大的障碍就是天然气价格,现在国内定价远低于国际市场价。除价格以外,还有管线和季节性的问题,管线要依托现有的管线。几十亿立方米的支线,以及距离在几百公里之内的管线,投资也就几十个亿,还可以承受;像上千公里、上百亿元的管线,则投资太大了。”

   据了解,中海油规划的煤制天然气管线总长约1538公里,总投资约168亿元,初步预计在2010年至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1月前建成。

   李宏认为,由于煤制天然气还没有进入商业运营,与煤层气的经济效益很难比较,两者目前都面临着运输管线、天然气定价等相同制约因素,“如果煤制天然气能进入西气东输管网,比进口气要便宜0.5元~1元,但比国内自产气要贵些。”李宏说道。

   不过,张方表示,煤制天然气的成本与煤价直接相关,不同的煤价下,成本不同。相较而言,李宏认为,煤层气不受煤价的影响,因此煤层气成本或比煤制天然气更低一些。(每日经济新闻)

   发改委天然气调价听证会公告引市民担心 排队囤气

   继9月28日非居民天然气上涨0.33元/立方米后,发改委又于3天前发公告称近期将召开居民天然气调价听证会,通过这两个消息后,这两天不少市民扎堆儿到银行排队购买天然气。

   “一大早就看见很多人在银行门里门外排着队,大多是老年人,手里都拿着天然气卡,他们还劝我赶在涨价前多买些天然气呢。”市民李先生说,他早晨路过西五环八角桥附近的北京银行京源路支行时看到近200人在排队。

   昨天中午1点多,正是午休时间,记者走进北京银行京源路支行,通过排号机取号后却发现,在记者前面等候的人数多达200人。“如果不是办理紧急业务,您就改天再来吧,今天来买天然气的人实在太多了。”一位工作人员向刚走进银行打算取号排队的客户说。记者看到,在银行大厅的最东侧放着一台自助缴费机,缴费机前有20多人在排队,老年人居多,他们手中都拿着天然气卡。为了加快办理速度,银行特意安排了一位工作人员在缴费机前指导并协助操作。不过,自助缴费机也只能受理刷银行卡购买天然气的业务,如果现金购买,还得到窗口排队办理。

   看到别人排队购买,不少人也忙着回家取天然气卡,加入排队买气的行列,“不管涨不涨钱,先买了再说。”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人都这样表示。不过,对于一些住在老小区的居民来说,因为使用的天然气管道还未改造升级,属于“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所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家提前囤气,如果天然气真涨价了,那我们岂不是吃亏了?”老小区的居民多少有些失落。

   据了解,10月10日起,石家庄市区民用天然气价格已由每立方米2.2元上调为2.4元,调整范围涉及生活用气、学校用气、非营利性福利机构用气。特困群体生活用气价格每立方米仍为2.2元。据测算,石家庄这次价格调整后,居民按每月每户用气18立方米计算,每月只是多支出3.6元。

   据悉,联网购气普通居民用户持卡每次可购气150立方米,壁挂炉用户每次可购气1500立方米。目前本市普通居民用户月均消耗天然气不足15立方米。按照150立方米计算,一次购气基本可以满足10个月的使用。提前将钱用于购买燃气然后存在卡表里面,并不划算。

   谣传电费涨 居民抢买电

   昨天下午,因听信传言电价将在夜里12点过后上涨,许多居民赶到银行排队买电,少数居民因系统繁忙无法购电。对此,北京电力公司表示,电价上涨传言不属实。

   居民王先生说,昨天下午,他听到电费要涨的传言后,来到工商银行准备购电,好不容易才排到,但却被告知系统突然出现问题。据银行大厅保安说,之前购电的居民每天顶多五六个人,从今天早上开始多起来,一整天都有人在排队。

   随后,记者从北京电力公司了解到,电力公司未接到任何关于居民电价调整的信息。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电力公司启动应急服务预案,保证居民购电的需求。电力公司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听信谣言,并强调,按照现行电价管理规定,凡涉及居民电力价格调整,均会事先由政府组织召开听证会。

   对于居民反映因系统繁忙无法购电的问题,电力公司表示,他们接到了一些关于系统问题的热线,但如果居民选择到各区供电所购电,则不会出现该问题。(北京晚报 于海波)

   中部省份急需建立天然气输配网络

  记者在湖北、湖南、安徽等中部省份调研时了解到,随着近几年经济提速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和群众生活水平全面上升,中部地区不少城市天然气供应频频告急。业内人士指出,天然气供需矛盾加剧固然有能源稀缺的客观事实,但现阶段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缺乏类似于国家电网一样能够进行科学调度的输配网络,上下游之间难以做到计划有序,建议在中部省份尽快建立起科学调度的天然气输配网络。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姚洪教授认为,由于中部省份使用天然气的时间都不长,缺乏调峰经验,难以化解天然气供应的长远之忧。在历史上,在有限的供气区域和有限的城市范围内,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调峰能力很强,需求量大的季节开启调峰气井,问题自然就解决,也就不存在“气荒”。如今,中石油、中石化等成为全国天然气供应的“上游”,各个城市的供气企业成为中间环节,城市和用户则成为下游。

   安徽省天然气公司总经理李春英对眼下天然气供应管理的实际情况表示很担忧,她认为天然气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资源产品在这方面并没有达到精细化水平。一般来说,是各城市提前上报全年供气总量,除以365天后,再乘以一个1.2至1.5的系数,就得出峰值的供气量,这在很多时段是与实际需求是脱轨的。除沿海城市外,其他大部分城市既没有LNG的储气调峰设施,又无法接收沿海城市的LNG用于调峰,才凸显出温度一下降、气源就紧张的供需矛盾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建立一个常年供气的动态平衡系统标准,即各个城市上报常年用气量、季节性变化、小时峰值变化,经过调查研究最终核定数据后,建立一个需求数据库。

   姚洪说,能源调度必须是一个上下游紧密相连的系统,要跳出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的单纯生产视角,对上下游供求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同样也应在这个系统之内,最终整合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研究部门和执行机构。在此基础上,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可以从组织到实际操作方式借鉴国家电网的成熟模式,逐步建立一个可科学调度的天然气输配网络,以确定在全年每个时段给各个城市的供气指标。

   姚洪认为,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管理也存在体制障碍,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完全被“企业行为”所代替,各个城市输气合同由上游和中间环节企业签订。而在这二者之间,上游绝对强势,中间环节绝对弱势,根本不敢跟上游讨价还价,地方政府被拒之门外,对能够分配的气源心中无底,也就没有办法制定特殊时段的应急预案。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动态平衡管理,因此对很多城市输气管线的建设,也与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脱节,进而引发输气能力不足,特别是主管网与各个城市连接枢纽———分输站输配能力不足的问题。于是,在缺气严重的“卡脖子”时期,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使“上游”加大供气量,分输站也没有办法将增加的供气输入城市。

  因此,从公益角度出发,对天然气这种特殊的商品,地方政府应该与上游、中间环节企业在谈判输气合同时坐到一起,成为有话语权的第三方。对自己能分配到的常年和应急气源心中有数,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布局、宏观调控用气需求以及确定气荒应急预案方面,才能发挥作用。

  长远看来,应把生产、管道运输、销售分开。国家应着手相关产业政策,规划国家管网及相关贸易体系,以便将来把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川气东送以及沿海辽宁大连、河北唐山、山东青岛、江苏如东、浙江宁波等地LNG接收站连成一个综合供应系统,气源除了海外天然气外,还可以考虑引进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真正做到天然气资源共享共享。开放后的管网运营应且具一定公共福利性质,坚持低利润原则。

   同时,政府还应成为监督储气调峰设施的主体,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安全供气。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