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油井 被“瓜分”后转包

   2010-10-15 广州日报广州日报

32

核心提示:闻到了吗?这是钱的味道!”10月2日,山东东营下了场雨,空中弥漫着石油气味,当地一名油老板指着远处几架“磕

   闻到了吗?这是钱的味道!”10月2日,山东东营下了场雨,空中弥漫着石油气味,当地一名油老板指着远处几架“磕头机”说。这位油老板看中的几口油井属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近一个月,他在为承包这几口油井奔走。东营是胜利油田开采腹地,在胜利油田其他两个采油主战场滨州、淄博,类似这样的私人油老板不少。这些私人承包的油井甚至油田区块藏在胜利油田中,表面上看与其他编制内的油井一样。如今胜利油田年产原油近3000万吨,私人承包性质的油井产量总额占两成以上。

  而中石油前资源局局长、石油油田专家查全衡认为,民间资本参与“低品位”油田开发应鼓励,这有利于“低品位”油气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开拓新的勘探领域。

  公安局 手中也有油井

  东营市成立于1983年,基于胜利油田发展起来。建市初期,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兼任东营市政府领导。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油田业务独立运营,政企分家后,胜利油田与当地政府的利益冲突日益紧张。

  2001年左右,胜利油田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逐渐恶化,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出面协调,同时,胜利油田分公司将一部分油井划给石油管理局,石油管理局又将手中的油井分给各地方油区办。但地方油区办作为直属于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并没有对外开展业务权,于是,几经倒手后,被划分的油井挂靠在各油区办所控制的实体公司下。

  一些政府部门借机瓜分油井。在一些采油集中区,当地村民以各种理由阻拦采油队正常作业,油区办前往沟通屡遭拒后向公安机关求助。作为补偿,公安局向油区办提出划拨油井的要求。公安局拿到油井后便将油井挂靠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保安公司名下,保安公司于是担当起油井的盈利工作。

  后花园 “三产公司”制造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下面,隐藏着三个身份特殊的公司,分别是大明集团、东胜集团、胜凯集团。这三个公司被统称为“三产公司”。“三产公司”不涉及开采、钻井、勘探等主营业务。

  胜利油田将油井划拨给各油区办后,因隶属不同部门,管理上冲突明显。同时,胜利油田为方便管理油田的人、财、物,油田管理局将部分油井下放到三产公司,由三产公司对外合作开发。

  据透露,原则上分配给三产公司的油井日产低于2吨,或产量相对不稳定。但这些油井仍有开采价值,胜利油田分公司从投资成本的角度考虑,觉得“没有再投资的必要,不如交给私人公司合作开发”。在双赢的前提下,一大批油井被划至三产公司,这些油井下放到三产公司,其在胜利油田的内部编制随即注销,注销后的油井产量无需上报,也不再纳入胜利油田产量统计。

  这样的模式给三产公司和私人老板无缝合作机会,油老板们前往三产公司,试图拿下更多的油井。但是,私人老板与三产公司的合作没有固定模式,无论是利益分配,还是承包条款,都没有统一标准,仅油井承包费一项就存在很大空间。

  此外,胜利油田一批日产量大、出油稳定的编制内油井也以不同名义归入三产公司,最终被“关系过硬”的油老板收入囊中。“三产公司相当于胜利油田的后花园,现在私人想承包就得找他们。”一名油老板说。

  一口井 每月毛利40万

  当前的原油市场价为每吨4000元左右,以一口日产3吨的普通油井计,一个月的毛利就达近40万元。一名油老板算了笔账,以投资一口油井为例,需要承包费、设备租金、作业费、公共关系处理费等。考虑到各项费用的伸缩空间,一口油井最高投资不超50万元。

  油老板们选定意向油井前,会全面了解该油井的产量,还会通过内部关系,调出石油储量、地质结构等详细资料。即便这样,油老板依然以“赌博”来形容油井承包。“没有人能肯定砸下去的钱一定能赚回来,有些理论上储量丰富的油井拿到手后就是打不出油。”油老板说。

  拿废井 身家从几百万冲上亿

  除了拿下产量稳定的好油井,资金雄厚的油老板还有另一种选择——承包区块,开采废井。由于胜利油田开采年限较久,油田中存有一大批被“抛弃”的废井。据介绍,整个胜利油田的废井数量有4000余口。这些废井大多存在于地质复杂的低渗透低丰度油田,在石油系统中,这种油田被称为“低品位”油田,带有“鸡肋”性质的废井遭胜利油田遗弃时却成为私人油老板争夺的对象,与承包产量稳定的好油井相比,拿下废井数量较多的“低品位”油田区块更能在规模上得到保障。

  在胜利油田承包区块,开采废井的油老板不少,实力弱小的承包5至10口不等,资金雄厚的则大规模承包区块。一名油老板介绍,曾与他合作承包单口油井完成原始资金积累的生意伙伴承包下一块“低品位”油田后,第一年出油就高达4万吨左右。“他的身家一下从几百万变成亿万富翁,为此,这位朋友特意在油田工地上设坛敬神,烧香拜佛。”该油老板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