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海油10.8亿美元投资美国页岩油气项目颇引市场人士关注,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中海油是否会重蹈5年前折戟优尼科的“覆辙”?不过,这一次中海油显得已经成竹在胸。
在收购优尼科失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海油在海外油气资源拓展方面鲜有斩获,分析师曾就此追问过当时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中海油的谨慎是否与优尼科并购失败有关”。傅成玉很坦然的回答说:“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
他这样回答媒体缘何金融危机期间在国外投资较少的原因,“没有经济衰退的时候,美国议员还反对。优尼科供应美国油气不到1%,2/3资产不在美国,都反对。现在美国人大批失业,岂不是更反对吗?这就是现实!不要硬做”。
优尼科并购失败后,傅成玉在每一次海外并购时都强调“合作”两个字。与“合作”相比,“收购”或“兼并”字眼颇具攻击性。这一次同样如此,中海油公布的新闻稿标题就是,“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与中海油宣布携手鹰滩页岩油气项目”。
强调“合作”而不是“收购”,也许只是个文字游戏而已,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化路途中交了多年学费的许多中国企业学会的显然不止这些表面文章。
事实上,为了不引起国外企业和舆论过分关注,中国企业已经学会不再动辄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股权或者大部分股权。此次项目投资,中海油只是收购了目标油气公司1/3的项目权益。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中国发起的针对澳大利亚的多起资源性项目并购,也因为希望获得控股权最终失败。
5年前收购优尼科,中海油的胃口非常大,希望将优尼科全部吞并,这大大触及了美国的一些反对力量,于是被冠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之名,遭到强烈反对。而此次,中海油相当于参股目标油气公司的项目,控制权依然在美国公司手中。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位并购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海油此次交易额也只有10.8亿美元,在油气领域的投资只能算是“毛毛雨”而已,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中海油之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新加坡及韩国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对美国这家油气公司进行过注资。
对于美国国内关注的就业和税收问题,中海油投资的目标公司强调,通过吸引中海油的投资,有望在未来降低美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创造出数以千计的高薪岗位,并给项目所在地、州以及联邦带来大量税金收入。
这桩交易案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