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腾起石油装备“领头雁”

   2010-10-21 科技日报科技日报

44

核心提示: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石油装备就是石油工业的“脊梁”。2009年1月,经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石油装备就是石油工业的“脊梁”。2009年1月,经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批准,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花落东营市。 

  东营市——共和国唯一每年都生长大量新土地的城市,坐落于黄河尾闾,渤海湾畔。这座成立于1983年10月,拥有8053平方公里面积和185万人口的城市,2009年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南部为齐国故地,“兵圣”孙武即诞生于斯;北部和中部为冲积平原,母亲河每年造陆地3万亩;黄河入海口附近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有“百鸟乐园”之称。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和石油工业的最高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均坐落在境内。 

  这座伴随石油工业发展而成长的资源型城市,培育了大量石油专门人才,攻克了多项石油工业技术,连续四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根据2009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该市列全国地级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第29位。作为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一把利剑,东营的石油装备产业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头雁”,产业规模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部分产品可与国际一流媲美。 

  特色与优势:“利好”叠加发力 

  近年来,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东营的石油装备产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东营石油装备产业发展水平如何?下面一组数据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总产值占全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三分之一左右,钻机、管具、采油装备大量出口中亚和东欧,石油管具大量出口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主导产品陆地石油钻机、抽油机、石油专用管、抽油(电)泵、抽油杆、燃气发电机组、油田特种车辆等,其产能(占国内市场比重)分别达到130台(26%)、5000台(60%)、80万吨(30%)、20000台(50%)、1200万米(25%)、1000台(80%)、400台(30%);山东省石油装备产品销售收入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而其主体就在东营,东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东营石油装备产业可谓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表现出众多特色和优势: 

  其一:企业实力较强。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67家,其中,3亿元以上24家,胜利高原、孚瑞特、胜机、胜动、胜利泵业、胜利伟业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处于排头兵地位。中小企业达到220多家,占全市石油装备企业的90%,金地伟业、普瑞思德、恒业公司、新大管业、新大通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鲜明,成长性好。 

  其二:产品种类齐全。全市已形成以钻机、钻杆、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油气集输管道、油田特种车辆等成套设备为重点,涵盖物探、钻井、测井、固井、采油、井下作业、地面工程、管道运输等各领域的产品体系。其中钻机、抽油机、抽油杆生产能力国内第一,潜油泵国内第二,皮带抽油机、连续抽油杆国内独家生产。拥有名牌产品9个,其中中国名牌1个。 

  其三:产业关联度较高。东营石油装备产业体系较完整,集研发、制造、服务、内外贸于一体,企业之间通过专业分工,在技术信息、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建立起共生、互补、竞争的发展模式,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开发由低端向高端、公司主营业务由制造向工程服务转变的态势明显。 

  其四:特色产业基地内部定位明确。基地内实现了错位协调发展,骨干企业以大型成套装备为主导产品,走研发、制造和工程技术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中型企业大多从事1—2个专业领域的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走专业发展的路子;小型企业一般从事工具类产品的制造和销售,部分为大型企业生产提供配套。同时,围绕行业发展,涌现出一批专业从事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的技术服务型企业和机构。 

  其五:创业载体多。东营市已建成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园区范围内集中了174家石油装备企业,占东营石油装备企业总数的71.2%。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石油装备科技型企业78家。东营市建成了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2.4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服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其六:天然条件优越。胜利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开采难度大,号称“地质大观园”,为石油装备开发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所。胜利油田每年采购石油装备的资金约200亿元,市场需求稳定。东营石油装备企业凭借地质复杂多样、现场实验便利的条件,积累了适用于不同地质构造石油装备研发制造的实践经验,开发出一大批新型石油装备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 

  创新与支撑:三大“法宝”炼成“独门功夫” 

  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大“法宝”居功至伟。 

  首先,培育了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2008年以来,东营市新认定石油装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24家,大批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1670件,其中胜利高原、胜机、孚瑞特等28家公司均拥有20项以上专利。高原公司拥有全球第二条连续抽油杆生产线,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孚瑞特公司拥有国内首条N80钢级套管生产线,成为国际石油巨头——壳牌公司的装备供应商。科瑞集团是国内第二家能够设计制造9000米超深钻机的企业,产品远销德国,成为国内首家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制造9000米钻机并出口海外的企业。胜利伟业公司研制的成像测井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可替代进口,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左右。金地伟业公司先后开发了有线随钻测量仪、自浮式单点照相测斜仪、电子单多点测量仪等产品,获7项专利,成功吸引美国斯伦贝谢技术有限公司加盟,成为钻井测量仪器开发及钻井技术服务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2009年该公司资产、收入、利税分别达到9953万元、9831万元、1244万元,较5年前分别增长了10倍、33倍和26倍。 

  其次,建设了一批具备项目承载能力的科研机构。东营市石油装备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了一批规范化企业研发机构,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2009年,胜利高原公司、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油田钻井院等16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发起成立了石油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积极推进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行业联合攻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一五”以来,东营市石油装备企业累计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54项,其中国家级38项、省级46项;取得科技成果、专利840项。皮带抽油机、成像测井仪等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新型节能抽油机、原油含水测定仪、液位监控装置等24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培育了宝世达、海森密封、海胜钻井泥浆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钢质连续抽油杆、皮带抽油机、成像测井仪、电动潜油螺杆泵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等4项产品被列入山东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及企业名单。 

  第三,培养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研发人才。中国石油大学是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唯一一所重点高校,其机电学院每年培养石油装备领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280名,本科生740名。胜利油田钻井院、采油院、设计院是国内同行业具有领先优势的研究机构,为东营石油装备高层次研发人才培养与成长提供了平台。东营区域内从事石油装备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0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教授、教授级高工84人,副高级技术人员300余人。石油装备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7%,较制造业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 

  引导与服务:恰到好处的政府“推手” 

  东营石油装备产业能够渐次步入佳境,与东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精心引导须臾不可分离,成为该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效能型”和“服务型”政府的生动写照。 

  在决策层面,为推进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东营市成立了市长任组长,人大分管副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科技、发改、经信、财政、规划、环保、质监等相关部门以及东营高新区、胜利工业园、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行业骨干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强化组织协调和宏观决策。 

  在政策层面,为落实国务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四区一城”,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建设高端产业区,重点发展石油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区域高效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了今后三年内重点发展的六个主导产品系列、六个大型企业集团、四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十项重大项目,为产业发展明确了任务和方向;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油田存续企业加快改制发展的意见》,明确在手续办理、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创建、融资渠道等多方面加大对油田存续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油田存续企业这支石油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驶入“快车道”。 

  在操作层面,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东营市自2005年始设立了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截至目前,19项石油装备项目获市创新基金支持,7项获省创新基金支持,18项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为石油装备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东营市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靠科技实现发展。同时,结合《东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近年来,市级科技经费对石油装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进行倾斜支持,实施了“连续油管综合技术开发与应用”、“智能皮带抽油机”、“成像测井系统及仪器研制”、“特殊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化学品制备及配套装备研究”等一批国家、省市科技重大项目,带动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展望与规划:美好未来原非“科幻” 

  2009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该区域石油装备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依托优势企业,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高石油成套设备研发能力,开发生产系列配套产品,重点发展石油钻采装备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石油装备高端产业链,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技术高端、国内一流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 

  《孙子兵法》云:“多算胜,少算不胜。”未来东营的石油装备产业能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续今天的辉煌,这对东营的“庙算”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幸好,东营成竹在胸。即将出台的《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发展规划》通篇贯穿着这样一个基调: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打造高端价值链,更加注重培育核心竞争力。 

  首先,确立了技术、产品发展方向。注重培育主导产品,实施品牌战略,以“高、精、尖”和节能高效为目标,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成套装备主要由陆上向海洋、由浅井向深井、由采油向采气、由装备制造向制造与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兼顾水合物和煤层气开发装备的研发制造,并且更加注重采收率的提高。油气管线、抽油杆/管主要向高强度、耐腐蚀、高可靠连接、非钢方向发展。 

  其次,分层次确立了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打造特色鲜明、技术高端、国内一流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经济发展目标:2013年,石油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0亿元,年均增长25%;出口创汇25亿美元,年均增长35%。2020年,石油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出口创汇60亿美元。 

  技术发展目标:低温深井钻机、智能抽油机、连续抽油杆、特种抽油泵、高压采油采气井口(HH级)、耐高温等壁厚新型螺杆泵、连续油管等拳头产品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海洋石油装备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集群发展目标: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以上;培育6家大型生产企业集团,1—2家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综合型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5%以上。 
 
   最后,强化四项推进措施。一是加强产业引导,推进集聚集约发展。打造石油装备制造集聚区,围绕钻井装备、采油装备、集输设备、特种车辆、配套产品五个大类,发展高端石油装备产品和配套产品,积极开发海上石油开采成套装备,拓展油气水管道输送防腐工程、定向穿越工程等工程技术服务业务。依托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商会、东营国际石油装备展,积极培育全国性的石油装备产品市场中心。二是加大科技投入,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集中财政科技投入,加大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探索科技金融业务,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推进科技型企业上市。对设立国家、省级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推进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石油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积极引进国家级研发和检测机构,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完善创业平台建设,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提升生产力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科技资源共享等科技条件平台服务能力,为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四是培育高端研发人才,为产业基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大学作用,依托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重点研发机构、科技项目、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引进石油装备领域的院士、学术带头人、归国博士等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争取在东营市设立石油装备“泰山学者”岗位,探索实施“黄河口学者”工程,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