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价格上调 石化石油炼油业务将恢复盈利

   2010-10-28 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李春莲

68

核心提示:发改委宣布自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油价问题关乎民生,每次上调都会

发改委宣布自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

油价问题关乎民生,每次上调都会成为日常百姓关注的焦点,此次也不例外。

而同时,市场关注的还有中石化中石油大石油巨头在此次油价上调后是否又会大赚一笔?

炼油业务将恢复盈利

今年年内的其他两次油价调整分别为,4月14日油价每吨均上调320元和6月1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

自6月1日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在每桶70~80美元之间小幅波动,但到9月底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

对于此次油价上调,有分析师判断,由于低成本原油库存存在1个半月左右的滞后,10月份炼油毛利将重回到4月份8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至国庆前后,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上涨影响将使得炼油企业11月份的毛利水平快速下滑至5美元/桶的更正常水平。从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炼油毛利平均在5美元/桶左右。

此外,自6月国内成品油价格(破解油价困境)下调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有较大的起伏变化,尤其在近期国际油价重新站上80美元/桶之后,如果国内成品油价不上调,两大石油公司炼油业务将面临亏损的风险。经过此次上调之后,两大石油公司其炼油业务将恢复盈利,但受上调幅度限制,不会有较高的利润。

中石化财务总监王新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再不调整,炼油业务就是亏损的。

而对于炼油业务的毛利率,王新华则表示,鉴于马上要发布第三季度报告,财务数据不方便透露。

对此,湘财证券石油化工研究所王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称,按照现在的原油价格,如果再不上调成品油价格,下个季度确实是亏损的。

王强指出,根据测算,理论上可静态提升炼油毛利约2美元/桶,这将直接利好国内两大炼油巨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他表示,今年三季度,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处于今年的相对低点,使得石化双雄的炼油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炼油盈利状况好于上半年;而最近国庆前后,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将增加今年10月之后的炼油成本,本次成品油价格上调,能基本覆盖原油价格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今年四季度的炼油能盈利。

有分析师表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油气储量不断增长,储量接替率持续上升。如果考虑成本变动,此次油价上调只是抵消了原有炼油毛利下降的不利状况,维持原有业绩预测不变,即中石化2010-2012年盈利预测为0.9元、1元和1.15元;中石油2010-2012年盈利预测为0.78元、0.85元和0.93元。

石化双雄均受炼油业务制约

根据中石油公布的半年财报,截至6月30日,中石油实现净利润653.3亿元,同比增长29.4%。

中石化中期业绩公告也表明,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354亿元,同比增长6.7%。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的炼油业务上半年净利润下滑了71%,至56.9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则为199亿元。

对于上半年炼油业务收益大跌七成,中石化财务总监王新华解释,主要是由于油价上升幅度大于成品油价上调幅度;不过,第二季炼油毛利已较首季好转。首季每桶炼油毛利约4至5美元,第二季微升至每桶5美元,7、8月份则维持在第二季的毛利水平。

据了解,炼油业务表现不振,主要是因为原油进口量上升降低了炼油业务利润率,同时也受到了政府对成品油价格控制的影响。

此外,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目前中石化炼化综合配套能力约为年产1.9亿吨原油。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油炼油能力约1.3亿吨,占全国产能34%。按中国石油的计划,到2010年中国石油原油加工量达1.5亿吨;到2020年建成18个千万吨炼油基地,炼油能力达到近3亿吨,占全国的45%。中石油克拉玛依、兰州等炼厂一旦升级为3000万吨级,则中石油炼化能力将直追中石化。

而如此一来,中石油的炼油业务受成品油价格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增加。

据了解,2009年中国成品油价格先后四次上调,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均扭亏为盈。中石化实现炼油毛利为人民币309元每吨,同比增加722元每吨。中石油的炼油业务则扭亏增利1111亿元。

但是业内评论人士指出,两大巨头今年上半年的炼油业务虽然收益下降,但只是下降,并没有出现“亏损”。更何况,炼油业利益的多寡,主要还是石油巨头内部上下游产业链利益调节使然。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