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超产三万吨的调查

   2010-10-27 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报

78

核心提示: 今年产油132万吨。8年前就进入稠油油藏高轮次、高采出程度吞吐开发末期,稀油注水区块进入高含水、高采出

  今年产油132万吨。8年前就进入稠油油藏高轮次、高采出程度吞吐开发末期,稀油注水区块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储采比失衡导致递减加快的辽河欢喜岭采油厂,能否完成这一目标。

  采油厂厂长范英才说:“三个转变,让我们信心倍增。”

  今年前9个月,欢喜岭采油厂一直保持计划线以上运行,实现超产3万吨,132万吨原油任务主动权已掌握在手中。

  由“油层找油”向“水中找油”转变

  欢喜岭采油厂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1979年投入开发,已开发欢东、双台子、双南三个油田。

  今年年初,面对新井部署难、稠油蒸汽吞吐产量递减加快、稀油油藏稳产基础差等严峻形势,欢喜岭人冷静分析。他们认为:在油田开发初期,按照开采的难易程度和采收效果,在优质油层进行试油开采。但随着后备储量、难动用油藏的陆续开发,没有新的产量接替区,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最大难题。对此,他们提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保储量、增后劲。

  面对油层找油难的形势,他们及时转变思路,将重点目标放在优选有潜力的“疑似水层”上,坚持立足老区,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开展储量大调查、出油井点大排查活动,进行“三老”资料复查,通过老井寻找新的储量,实施“水中找油”。

  齐2—15—12井区成功实现了“水中找油”,就是“转变”给欢喜岭采油厂带来的新欢喜。他们在测井资料复查中,对这个井区成藏规律研究,应用VSP测井技术落实储层、构造,同时应用录井、测井资料研究分析,建立该井区大凌河油层电型图版,确定大凌河层段电测解释水层,并与齐2—13—11井和齐2—13—312井大凌河油层为同一套储层,应为油层。实际试采,获得日产15吨高产工业油流。

  在此基础上,他们重点围绕下台阶深层隐蔽油气藏、潜山油藏、低电阻油藏、双台子兴隆台油层低含油幅度油气藏和双台子—双南背斜带东营组岩性油气藏五个目标区域开展工作,加强老区内部和边部研究,积极实施扩边部署和优选老井试采,在欢95井区、齐古潜山、双台子、双南等区域部署探井7口、老井试油试采3口,口口出油,显示出较好的储量前景。

  由“向新井要油”到“向老井要油”转变

  没有新的储量区块,新井部署难。这是老油田共同的困境。

  基于成本投入产出等因素,欢喜岭油田很早就对产量低于0.5吨的油井实行关停、间开、捞油等日常措施管理。2009年,欢喜岭油田共有各类停产井1963口,占总井数50%以上。

  长停井有没有开采价值?

  欢喜岭人回答是,关停井是受当时市场、成本、技术等因素影响,但对待关停井,思想认识不停,分析测试不停,措施优化不停,动态管理不停。

  随着产量递减形势日益严峻,欢喜岭采油厂用全新的视角和思维对待关停井,把停产井复产作为老油田稳产的进攻性战略,使以前的低效井、停产井成为以后的潜力井、高效井。

  今年年初,这个厂成立了厂长亲自挂帅的停产井复产机构,对停产井现状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油层钻遇、生产历史、井下状况、停产原因、复产潜力、措施方向“六个清楚”,并将长停井纳入区块综合治理和油藏整体开发研究工作中,科学编制“2010年停产井复产方案”,开展复产难度、措施有效率、工艺可行性、投入产出和效果评价分析,针对不同区块、不同层系、不同井况、不同类型复产井,落实“一井一法、一井一策”复产管理制度,提出要向关停井要原油产量的具体目标。上半年累计复产停产井149口,增油1.76万吨,增气130.5万立方米。

  由“集中多注”向“单井单注”转变

  按照目前国际油价测算,稀油的吨油价格要高于稠油1000余元,而操作成本不到稠油的一半。

  强化注水开发,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减缓油田递减速度,就是为稀油老油田注入生命力。

  欢喜岭采油厂共有稀油井1111口,开井512口,其中注水井212口,开井108口,注水井占稀油开井数的41%。他们针对集中多注效果差的实际,对欢北区块进行沉积相、地层流体配伍性以及敏感性分析等基础研究,开展注采井网优化、温和注水等工作,着力在改善注水水质和工艺措施上下工夫,采取单井单注的方式,做到了注好水、注够水、有效注水。

  他们重点在欢26块杜家台油层,开展低渗油藏精细注水试验,兴建精细注水站,注水水质达到A1类标准,采油速度从0.33%提高到0.84%,日产油从年初的29吨上升到目前的70吨以上。这个区块最终采收率将提高5.2个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16.3万吨。去年年底以来,他们在8个区块实施转注、补层、动态调配等措施60井次,累计增油1.23万吨。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