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定价机制年底前拟调整 应考虑中国国情

   2010-11-01 腾讯专稿陈霏

36

核心提示:虽然上周油价调价爽约,但是是寒流终究会来的,成品油调价尾随这场强冷空气突袭中国。“一只南美洲亚马逊

   虽然上周油价调价爽约,但是是寒流终究会来的,成品油调价尾随这场强冷空气突袭中国。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真的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吗?”

   原本以为“蝴蝶效应”只是坐而论道,与现实完全是两码子事。虽然气象学家曾煞有介事地用数学方程推导过,但我总是感觉很难认识到这样一个高度上去。

   而摆在我们面前、正在与国际接轨的成品油价格,不也是受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的影响吗?而且,规定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就要相应启动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

   看样子,“蝴蝶效应”还真有一定道理。海外的几个价格信号竟然也可以撼动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并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CPI、交通运输、汽车生产和消费。

   不用去问,从昨晚到现在,制定调价政策之人和受益的两大油霸耳根子一直在发烧吧,免不得全国人民都在叨咕着。当然,也包括昨天晚上连夜加油的兄弟们,并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儿,为了省这点油钱三更半夜遭罪排队,不能不让人唠叨几句。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尽可能与国际接轨本无可厚非,但注意接轨一定并不是一步到位的,绝不能急于求成。不然阴阳没调和明白,就有可能生出一具怪胎。

   一遇到油价上涨,就有人出来骂街,很多人正是不愿意接受油价定价机制的国际接轨的现状。

   有人说,油价和国际接轨了,但车价却没有接轨,花着比海外还贵很多的价格买到的是淘汰车型,好一点就是还给拉拉皮儿。

   有人说,油价和国际接轨了,但工资却没有接轨,工资整体水平可能还不到欧美国家十分之一。

   我想说,如果地沟油与国际接轨,更多的时候就不叫“地沟油”给人吃了,而是叫“生物柴油”给车喝了。生物柴油如果有市场的话,综合收益并不会比当地沟油卖少。这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能源紧张,也将大为改观中国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现状。

   我还想说,中国的白菜为什么不和韩国接轨,就是因为真要卖到几十元一颗,中国城里人就不用活了,那时就是乡城剪刀差了,城里人就有可能拆了摩天大楼种白菜了。

   正因为,中国有中国现实的国情,中国的白菜作为主要蔬菜品种,不可能象生姜大蒜绿豆小品种而被游资炒飞,也卖不出韩国的价格,中国白菜的价格是“我的地盘我作主”。

   与几乎完全自产的白菜可能会有所不同,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真的要由国际市场价格决定吗?还是从基因构成的科学层面考虑,东西方人种结合,下一代就应该就像“楼兰美女”一样兼具东西方人的特征,怎么可能只洋不中呢。

   虽然过去十来年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在飞速提高,从1999的19%提升2009年的52%,到今年8月份,更是达到了55%。但是,我们不要只看一头儿,忘了另一头儿,至少还有45%是国产的吧。所以,单纯从原油来源的比例关系来看,海外原油价格和国内原油价格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权重应该是55:45,虽然45%还会不断降低,但绝对不能忽略不计。

   如果中国的成品油与国际原油价格过分密切的话,很可能就是拜中石化所赐。2009年,中石化原油的对外依赖度高达82.6%,从单个企业的经营来看,它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国际成本。但中石油和中石化对外不都是中国公司吗,调价不也是一起调吗,所以应该中和一下二者的对外依赖度,而不能就高不就低,强化成品油价格的国外决定部分。

   如果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完全由国际市场来决定,唯国际原油价格马首是瞻,是一件异常危险的事,那我们就会就象一只飘在空中的风筝一样,甭管飞的再高再远,我们身上的那根线是掌握在人家手中,人家只需要轻轻的一弹一拔,我们就会来一个趔趄,“软着陆”那也只能是梦想。

   我们吃过的亏还少吗?在铁矿石进口上,就因为中国太软弱了,没有大国应有的定价参与权,才长期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而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物质稀土出口上,我们同样受制于人,正道是“我们买什么什么贵,我们卖什么什么贱”,面对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我们绝不能犯贱去用热脸贴冷屁股,何苦呢。

   中国人即使不能更多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也应该更多地决定自己的事务,成品油定价就是其中重要一项,绝不能总是冠冕堂皇地去唱“国际歌”。

   从中央的各项政策落实来看,成品油的形成自主定价机制也应该贡献一份力量。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一项最为重要的改革,其政策实质就是要化国富为民富。现如今,中央正愁着如何藏富于民呢。何不继续在财政支持下实施适度的低油价,惠及百姓呢,降低人民的生活成本,自然就是一项富民工程,自然也是民心工程。至于中石油、中石化的经济效益问题,我想还是这里面还是应该有相当大的可挤压空间,而且降低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这都不是中央一直想做而始终踯躅不前的事吗。

   作为中国人,盼望着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新生,即使是“混血儿”,也要让他讲我们愿意听的中国话。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