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政策组建山东石化集团 整合地方炼油企业

   2010-11-08 国际能源网本站专稿

87

核心提示: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地方炼油板块,一直处于夹缝中生存的山东地炼,在这个渐冷的季节迎来阵阵暖流。这是因为,

  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地方炼油板块,一直处于夹缝中生存的山东地炼,在这个渐冷的季节迎来阵阵暖流。这是因为,拥有统一的标识、集中对外销售成品油、拥有统一的原油采购渠道……这些一直萦绕在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心头的梦想已经变得触手可及。

  “目前我们正在设计标识,争取尽快拿出统一的方案。山东省石化企业集团的组建工作也在推进,‘十二五’期间肯定能完成,如果条件合适明年组建也有可能。”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加快推进地炼企业整体发展步伐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出台《关于加快我省地方炼油企业成品油销售网络建设的意见》,鼓励地方炼油企业积极探索统一标识的终端销售。此前山东省出台的政策也明确表示,推进地方炼油企业组建山东省石化企业集团。

  根据山东省相关政策,将鼓励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与中央企业的联合重组,并根据地方炼油企业多、规模大、整体实力强的特点,推进组建山东省石化企业集团,发挥集团化发展的优势,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组织和协调,加快推进地炼企业整体发展步伐。

  据刘爱英介绍,自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地方炼油企业结束后,山东省经清理整顿保留的地方炼油企业共有21家,此外目前还有10家已形成了一定炼化规模的地方炼油企业。

  “现在地方炼油企业的整合正在加速进行。原来保留的21家企业中有2家归中海油控股,6家由中国化工控股,都是地方占有49%的股份,此外还有13家纯地方炼油企业。”刘爱英说,对地方炼油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的目的是为了集中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模优势项目,加快推进地炼企业整体发展步伐。

  此前,布局散、炼化能力不集中和购销渠道不统一等难题,一直困扰着地方炼油企业。

  “整合之后,一部分地方炼油企业可以通过吸引央企的参股而获得更多的原油采购渠道,其他地方炼油企业也可以通过一个集团来获得原油指标,增加在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话语权,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刘爱英说。

  夹缝中长成“霸王龙”

  山东一家地方炼油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缓解原料紧张、炼油成本高带来的压力,我们正在以小油头大化尾为方向,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品链,以生产特色油品和专用化学品为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刘爱英说,“从地方炼油企业发展势头看,都在重点向石化后加工发展,这条路子很宽,链条也可以做到很长。目前,不少高端化工产品都是国家空白的。大多数企业都在搞后加工,后加工增加值增长迅速。”

  据介绍,山东地方炼厂的装备多数是近十年建立起来的,全部微机控制,柴油、汽油、原料加氢设备,也都是引进的国际先进技术,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的新上设备是一样的,工艺技术一样,产品质量也是国家达标。所以在设备和技术上,地方炼油企业向后加工发展不成问题。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认为,昔日面临淘汰的小炼油,今日已成长为地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装备与发展能力不可小视。

  刘爱英表示,在继续争取原油供应指标的同时,地方炼油企业还将加大对终端销售网络的整合,通过统一的品牌来扩大山东地方炼油企业的影响力,对国内成品油供应市场形成有力补充。

  根据近期出台的《山东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上、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汽油和柴油年生产量在50万吨以上的炼油企业均可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

  目前,山东省经信委已先后为9家地方炼油企业申请办理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山东省还鼓励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商务部《成品油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申请成品油经营批发资格。而据记者了解,其他目前没有拿到成品油批发资格的企业,也在积极申请办理当中,目前批发业务并未受到影响。

  此外,山东省还支持地方炼油企业与加油站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地方炼油企业可以参股、控股加油站,也可以租赁、托管加油站。鼓励地方炼油企业在有效供油范围内与加油站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布局加油站和统一成品油标识,将会使地方炼油企业在销售终端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在成品油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优势。”刘爱英说。

  期盼打破原油供应垄断

  目前,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炼油能力已经达到6500万吨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有6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100亿元的有6家企业,其余企业销售收入在10亿元-50亿元之间。

  “去年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上交国家税收70亿元左右,利润超过了50亿元,为地方税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地方炼油企业发展迅速,但仍受到原油来源紧张的制约。地方炼厂目前原油来源仍是国家计划经济时期分配下来的指标,全省不到170万吨,由两大集团来分配,执行国际原油价格标准。其余的原料缺口主要靠加工燃料油,相比成本增加很多。”刘爱英说。

  山东省东营市一家地方炼油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原油进口资质有严格的限制,地炼一般不具备这种资质,常会面临原料供应无法满足的局面,严重时造成地炼开工率偏低。

  “受原料油来源限制及炼化规模限制,地方炼油企业面临着产业模式的艰难抉择。与此同时,出于控制区域市场、完善产业链、控制油源、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目的,央企和外资石油巨头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内地方炼厂。地方炼油企业的生存面临着国有石油公司和国家政策的双重考验,一直在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从山东省经信委了解到,为加快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输油管道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原油、成品油输送能力,改变原油、成品油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不畅通的局面,山东将争取3年内以日照至东明、黄岛至潍坊、烟台至淄博的三条主管线为骨架,支线辐射全省地炼企业的较为发达的输油管网构架,年输送能力4500万吨。

  据刘爱英介绍,目前中石油与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已经签署协议,将合作建设一条年输送能力1000万吨的原油输送管道,两家公司分别持有70%和30%的股权。管道建成后,东明石化的炼化能力将在目前500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

  不过,这种合作方式并不能解决大部分地方炼油企业的原料保障问题。燃料油主要从新加坡、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进口,都是人家原料加工后的“渣油”,而且现在的价格比原油还贵。一般进口到企业需5200元/吨-5300元/吨,但现在的原油每吨也就4000元。燃料油生产出的汽柴油要脱硫,必须加氢,更增加了地方炼油企业的成本。而即使如此,单纯从炼油环节来说,地方炼厂的人均利润仍高于两大石油集团。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山东地方炼厂的原油供应问题,已引起国家部委的重视。继商务部2005年后几次前往山东调研后,发改委价格司、体改司等官员今年上半年已实地调研至少4次。“凡是来调研的人都说,山东地炼有这么好的设备与质量,解决了原油问题对国家和社会都好。但目前仍遇到来自两大集团的阻力,何时开这个口子不好说。”这位人士表示。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