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荒袭击成品油市场 几千家民营油站无奈停业

   2010-11-09 北京商报北京商报

77

核心提示:一场突如其来却在情理之中的“柴油荒”近日袭击了中国成品油市场,几千家民营油站无奈停业。“无可奈何。”

  一场突如其来却在情理之中的“柴油荒”近日袭击了中国成品油市场,几千家民营油站无奈停业。“无可奈何。”多位民营油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发出这样无助的感叹,不少人干脆把油站卖了甚至萌生了退出的念头。去年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时所勾勒的民营油企的“好日子”似乎只能是个难以成真的梦想。

  新定价机制下的首次油荒

  据息旺能源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中国国内柴油库存已连续5个月下滑,累计降幅达到26%。从7月份开始,国内柴油市场供需矛盾便已逐步显现,至9月、10月,此矛盾更为加深,全国各个地区都纷纷陷入“柴油供应紧张,价格批零倒挂”的局面。尽管国家发改委于10月26日上调成品油零售价,但丝毫未改变市场上柴油资源紧张的局面,且之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主营公司限量停批的问题不断升级。

  中商联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表示,民营油企就像成品油市场的“晴雨表”。供需矛盾一旦出现,最先产生反应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民资。根据中商联石油流通委员会数据显示,中国南部(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已有多达2000余家的民营油站因资源匮乏而无奈选择停业。“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南方,北方地区的民营油站也并不好过。” 赵友山说。据他了解,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的民营油站停止运营的也已达几百家。

  “实际上油荒问题是一个常态,基本年年都发生,只是严重程度不一。” 赵友山告诉记者。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各地出现油荒,广州、深圳、上海、南京等城市供需紧张,仅深圳市就有百家油站停业。2006年多地90号汽油、0号柴油供应紧张,再现油荒。2007年,北京、石家庄、太原、日照、南京、杭州、南昌、长沙、云南、西安等地的柴油市场持续缺油,中石化、中石油全面停批保零。2008年,油荒又来袭,京沪等一线城市也未能幸免,加油的车辆在油站排起长龙。

  在旧调价机制下,发改委一般试图通过调价缓解油荒,但一直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去年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此次油荒则是新机制实施下的首次。

  失衡局面最快月底缓解

  卓创资讯油品分析师陈晴分析说,柴油消费一直以来都是汽油消费的两倍左右,现在是柴油需求旺季,由于终端消费严重超出预期,市场出现了失衡局面。而近期多省市拉闸限电导致企业用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则被普遍视为此次柴油需求量激增的罪魁祸首。

  中国加油站网首席分析师黄顺敬则表示,拉闸限电只是部分原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使得炼油企业利润降低,两大巨头炼油积极性不高致使供给不足才是主因。他介绍说,民营油站平时都会与两大主营集团签订购销合同,在资源宽松时,两大集团会敦促民企多购油,但民企又不愿承担市场走势的巨大风险去囤油,而一旦出现资源紧张的情况,合同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面对越发凶猛的“油荒”,业界也在寻求解决办法。业内人士预测,此次柴油荒大概要到11月底、12月初才会有所缓解。

  据了解,目前中石化、中石油都在加大生产或进口。上周五,中石化宣布将满负荷开工,并下达奖励政策,宣布炼厂超计划生产1吨柴油将得到1000元奖金,并有意进口20万吨柴油。同时,两大集团加大了从山东地炼的购油量。数据显示,10-11月两大石油集团在山东省内向地炼采购柴油20.6万吨。不过,陈晴分析说,这些油品进入市场流通需要时间,所以预计柴油荒缓解将出现在12月初。黄顺敬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11月底会有可能出现缓和局面。

  柴油荒折射行业垄断痼疾

  虽然此轮油荒很快能得到缓解,但在两大巨头完全掌握资源的石油领域,民营油企受制于人的局面却很难得到缓解,此次油荒仅是多年来石油机制痼疾的写照。

  实际上,国家对民资的鼓励在政策面上从不缺乏,但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政策与机制,却很难拿掉外面的玻璃罩。今年5月,时隔近5年后的“新非公经济36条”出台,却没有像上次一样激起油气领域民企的太多热情。山东地区一家规模较大的民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实起来一直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该政策目前并没有提供该有的保障”。

  据了解,目前民企主要集中在油气流通领域,能够涉及勘探开发和原油进口的少之又少。上述负责人透露,除去技术上的难点,从资源角度看,可开采的陆上区块基本都被登记一空,而海上区块多数归中海油,这是中石油、中石化都很难拿下的项目,更不用说民企。

  曾经被视为赋予央企、民企公平机会的原油进口配额也变成了一纸空文。赵友山说,根本就没有民企能真的自己去进口原油。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从事部分数量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每年下达进口允许量,但这些进口配额在民营油企手里却多数“无用武之地”。

  根据我国现行政策,非国有渠道进口的原油并不能自由地在市场销售,必须有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的证明,海关才给予放行,铁路部门才给予安排运输计划。也就是说,民营油企始终无法掌握主动权。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数民营油企需要的是成品油,由于进口原油后还需要与炼油厂进行衔接,而目前国内能够顺利进行衔接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大部分获得了进口配额的民营油企只能将配额转让给两大巨头或其他具备炼油能力的企业,要么就只能让配额在手里作废。

  从成品油供应方面看,与国际市场价格联动的新定价机制出台后民营油企普遍反应热烈,认为终于能够解决炼油企业的利润难题,保障市场供应。但是随着近期国际油价在80美元高位波动,逼近炼油企业的利润临界点,以往的“一油难求”和批零倒挂现象再度重演。

  调价机制的“模糊”也让民企十分头疼。在山东运营多家油站的企业负责人云卫民表示,即便有油可卖,调价机制的“不够透明”也让民企在进货出货的时机上难以做出抉择,往往会错失投资机会或赔本交易。

  民营油企竞争无力

  “我现在已经厌战了。”在内蒙古经营油站业务的孙先生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当地经营多家油站,并已在成品油流通市场打拼多年,而时不时就出现的无油可卖的局面使得其下属油站只能专卖不应季、需求差的汽油,甚至暂时停业以遏制不断加大的亏损。他说,早在2006-2007年出现油荒时,自己便硬挺了过来,当时有大批的油站坚持不住只能出让。

  赵友山也向记者透露,早已经把自己在东北地区经营的加油站出租或转手了。“不想干了。”多位在成品油市场屡屡受挫的民企负责人对长期受制的局面产生出了厌倦的心态。尽管在2009年出台新的定价机制后他们曾经欣喜过,但如今的油荒又让这些老板感到了悲观。业内人士判断,如果资源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解决,那么抗风险能力低的民企肯定会无心恋战,从而寻求出租、转让或者合作等路径进行自救。

  早在2007年,国内民营油企曾出现过一轮出售高潮。当年9月,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在辽宁地区收购了20多家民营加油站,BP、壳牌、美孚等外资巨头也多次与民营油站接洽。

  终端市场格局恐将生变

  据行业人士今年7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95740座加油站,其中,中石油自营及特许加油站数量为18233座,占全国加油站总数近两成;中石化自营及特许加油站数量为28812座,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约1/3;其他国有、民营、外资加油站共计48695座,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50.9%。

  虽然从当前数量上,民营油站不在少数,但竞争实力却无法与国有石油巨头相提并论。从市场来看,民营油站总是给出更多的优惠幅度来吸引客户。孙先生就表示,“低价策略是逼不得已,两大主营集团采取了"点对点"打压的方式,在民企油站周围布局自己油站进行价格战”。

  而一旦出现民企新一轮“退出潮”,国有和外资油企的终端话语权将更加集中。终端竞争格局正面临着巨变。一方面,随着油企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石油、中石化都不遗余力地推进油站建设、加大终端布局。一向在上游运作的中海油也有意加速终端销售的步伐,该公司计划增加300座加油站。另一方面,由于建设新加油站审批严格,兼并已有民营加油站已成国内外石油巨鳄最为有效的扩张方式。壳牌公司总裁罗博·鲁茨今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坦言:“我们将继续不计形式收编中国加油站。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方面的机会。”到那时,市场上坚持存活的民营油企无疑会在国有和外资巨头的双重夹击下越发感到窒息。

  也有民企负责人提出了“民资联手”的想法。他们普遍认为如果民营资本“捆绑”起来,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力量抗衡。云卫民就举例说,如果山东地炼联合起来会有机会和两大巨头进行博弈。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