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双雄限产防再现囤油 民营油站售柴油乱涨价

   2010-11-09 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92

核心提示: “现在和本站联营的加油站我已经不再给他们送油了。”石家庄一家民营油企人士说,现在的民营油站能批发到

 “现在和本站联营的加油站我已经不再给他们送油了。”石家庄一家民营油企人士说,现在的民营油站能批发到柴油的已经不多了,“过几天就有停业的了”。与此同时,有油商借机违规突破省物价局公布的柴油零售最高限价。8日,记者从我省价格监督检查局获悉,该局已部署了石油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到各地进行柴油价格监督检查。

  ■有民营油站售柴油私自涨价

  “现在我这里还有柴油,不限量,零售价格马上破7元每升。”石家庄一家民营油站人士称。据了解,我省0号柴油最高限价为6.42元/升,目前已有个别油站超过了最高限价。

  事实上,之所以有油企冒风险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是由于目前柴油的供需关系所致。上述民营油站人士表示,其南边的中石油油站已没有柴油可卖。有报道称,目前全国范围内柴油呈现公开批发市场上没有柴油供应的状况,较严重的地区是华东、西南。目前石家庄市场的情况是,中石油0号柴油对外无报价,中石化对外停止批发保证系统内零售。

  近日,有几位货车司机向本报反映,在目前柴油紧缺的情况下,路过偏远地区拉货确实会碰到民营油站零售多要钱的情况,“有的油站没有柴油,碰到能加到高价油的油站也就忍了”。

  ■部分山东地炼拉闸限电停产

  “现在的确缺油,主要是山东地炼拉闸限电导致的,很多炼油厂早就停产了。最新的情况是,山东地炼已从本月初开始限量供应。”距离京深高速不远的一家民营油企人士称,其所在的地区运输车辆多,是柴油供应最大的地方,自家企业原也为联营加油站批发油,但目前由于油量变少已经停送,“现在站里每天的销量25吨多,而以前带批发每天的销量不低于50吨。”

  中石化河北分公司人士表示,在企业停批保零后,基本能保证本系统柴油零售供应。而部分还能零售柴油的民营油企或是找渠道从山东地炼进油,或是之前有部分囤量油。

  对于众多媒体指出的山东地炼“拉闸限电”成为油品紧缺的直接原因,也有业内人士予以否认,他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核心还是因为国际油价太高了!”

  ■石油双雄限产防再现囤油

  针对目前石油双雄的限产以及目前的“饥饿供应”体制,业内人士表示也有苦衷。中石油一位知情人士称,今年8月之前国家经济恢复缓慢,正好两大集团也有炼油厂需要检修,于是就在六七月份进行了检修。没想到9月开始,多重因素促使需求增加,而炼油厂检修却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正是这个时间差,让资源相对紧张,更巧的是,此时国际油价又在这一阶段高走,地方炼油厂不愿生产,加上节能减排指标压力,致使出现近期的柴油供需失衡。

  知情人士称,现在两大集团陆续检修完毕,但从生产到销售,还需要包括运输在内的一个自然的时间流转。此外,由于这一阶段成品油紧张,就像有人炒蒜片一样,社会上一部分人肯定要投机,所以这一阶段需求肯定放大了。

  即便生产的油多了,也不能马上敞开供应,否则社会资金会大单吃紧,可整体形势却仍旧紧张。“就像目前的情况,中石化只能慢慢通过加油站零售渠道放,批发还是限制,这样整个市场秩序才能平稳。”该人士称,石油业的内部论调是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但在市场反应上还是要循序渐进,否则只能肥了油贩子,苦了老百姓。

  ■我省进行柴油价格监督检查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众多用油人士及业内人士都指出,保证社会渠道的零售市场不超最高限价是近期本地最需解决的问题。8日,记者从河北省物价局获悉,我省最近公布的0号柴油最高限价为6.42元/升,全省各油站凡超出此价格则属违规行为。目前,我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已针对此类价格违法行为,部署了石油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目前已分成小组,分别到沧州等地进行柴油价格监督检查。

  相关新闻

  多部委拟联合出手控涨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一位官员表示,多部委正在联合制定相关的价格控涨措施。

  除去主管价格的国家发改委外,归口工业制品管理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也正在紧张制定应对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拟对蒙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危害的行业进行政策补贴。“稳定物价是我们的工作重心。”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一位负责人表示。该人士近期走访多地,调研当地物价,包括粮食价格和工业原料价格。“采取措施将是多部门联合制定,现在还不便于透露。”

  据了解,联合制定政策的“多部委”中,发改委和工信部是核心部门,按照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的“三定方案”,两个部门分别负责宏观层面和工业制品的价格管理。

  工信部一位官员证实,该司已经撰写报告,希望对下游行业进行政策支持,报告已经上报至国务院。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