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拷问成品油进口机制

   2010-11-11 东方油气网钟健

37

核心提示:为解决眼下“油荒”问题,虽然,两大集团均提高了产量,但是,至少,生产周期限制了这批增量快速进入市场。

  为解决眼下“油荒”问题,虽然,两大集团均提高了产量,但是,至少,生产周期限制了这批增量快速进入市场。如果,能用进口增加国内资源,从到货周期上看,不过是1-2周的事,国内资源偏紧的局面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便能缓解。

  当前的进口成本时机也非常有利,以近日新加坡柴油离岸价计,进口完税不过7200元,比国内规定零售平均价7480元低200余元;比当前实际批发价8000元更是低了800元

   但是,问题在于,当前的汽柴油进口采用的是许可证制度,对两大集团而言,不到迫不得己不会积极进口;而对非国营进口商来说,从事成品油进口却有一系列的门槛:如商务部的配额限制(其中,主要是燃料油配额而几乎无汽柴油)、需要与央企石油所属的进口代理商签约、还需要进口商具备规模不小的经营能力等。

  多次“油荒”表明,由于对非国营进口商的限制,从而不能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油荒”。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今后国际油价有可能的大幅波动,国内市场“批零倒挂”有可能常态化。因此,是应该到了修改原有的成品油进口配额制的时刻了。

  至少,可以做到,在出现“批零倒挂”,加油站难以加油的“油荒”非常时期,应启动对应的“成品油进口应急办法”。即,阶段性的全面降低以上进口门槛。原则上,凡有成品油资执的企业均有资格进口,至到“批零倒挂”消退,加油难的“油荒”局面缓解而停止。

  这样,才可能避免本到了资源供大于求的时代,却还出现“油荒”的怪事。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