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两年出现“气荒”后,中国脆弱的天然气保障体系今冬又将接受考验。作为市场上最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日前在官网发布分析文章称,气价低也是缺气的原因。尽管5月31日国家提高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立方米涨价0.23元,但考虑到中亚天然气实际亏损等现实状况,中石油的这一表态被业内解读为借“保供”之机寻求更多政策扶持,以弥补损失。
尽管“千年极寒”之说遭到驳斥,但“气荒”阴霾之下,今冬天然气“保供”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召集十七省市有关部门及三大石油公司负责人,会商天然气迎峰度冬,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坦言,尽管今年资源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但受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储气调峰能力不足以及不确定天气等因素影响,“今冬明春用气高峰期,保供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能源局日前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从生产、管网、储气等各方面做好天然气供应方案,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巨头各自认领了“保供”任务。
中石油此前明确表态,即便价格倒挂,也会提前部署采购6.1亿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补充冬季供给。“保供”任务在肩且是主力,“保供”表态也堪称慷慨陈词,但中石油对天然气价格一直微辞不断。早前在股东大会间隙,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表示,天然气价格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言外之意是天然气价格由上游到下游的传导并不“顺畅”,上游资源贵应在下游消费时得到体现。在分析文章中,中石油指出,天然气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价格低也是缺气的原因,相同热值情况下,天然气比汽油便宜,使得社会各界更愿意使用天然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冬季“保供”及各地接连调整民用天然气价格的敏感时期,中石油提及气价低导致缺气颇有诉苦意味,“中石油可能是在暗示,需要更多政策扶持”。据记者了解,江苏等省市的气价已经调整到位,天津、河南、甘肃等省市本月将陆续召开居民气价调整听证会,而北京市的居民气价调整听证会就在今日召开。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石化巨头出现巨亏后,几乎每次都会有一些弥补措施,要么由国家提供财政补贴,要么提高产品价格,“如果调价机制能尽快理顺,对明年中石油投产的两个液化气接收站显然是利好,其多渠道进口的天然气价差也能得到调节”。
息旺能源天然气分析师王佳媚指出,天然气价格上涨会抑制需求,但更主要的是大幅提升天然气业务的盈利能力,“目前天然气板块对油企的业绩贡献越发明显,下游新兴需求增长十分迅速,天然气价格机制的理顺无疑将使油企收益加大,特别是对掌控着绝大部分资源的中石油而言”。
事实上,理顺天然气价格将成为“十二五”重点改革措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但相关专家指出,价改虽是大势所趋,但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是温和的、渐进式的改革,面对年年保、年年荒的困境,市场化改革亟待破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气荒”问题。
北京天然气价格调整今日听证
北京居民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今日召开,前期会议结果和听证代表态度显示,价格上调几成定局。多数听证代表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居民接受程度,更倾向于0.23元/立方米的价格上调方案。记者了解到,一份关于调价后低保户的补贴方案已发到听证代表手中,如果价格上涨,每户低保户每月将得到20立方米天然气的补贴,自采暖用户补贴方案正在制定中。
本次价格调整,北京市有关部门初步提出了两个建议方案,方案一,仅按上游天然气调价金额调整下游价格,气价上调0.23元/立方米;方案二,考虑上游天然气调价及由此引起的管网漏损、税金等相应成本增加因素,气价上调0.27元/立方米。
今日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共25人,其中消费者代表10人。记者获悉,相关部门已经召集消费者代表召开座谈会以收集意见,在座谈会上,没有代表提出强烈反对意见。消费者代表、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葛友山律师表示,他对70多名用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同意和反对价格上涨的人数大体相当,他本人则基本同意涨价。
消费者代表徐定茂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在网络上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近80%的消费者认为调价对生活有影响,“建议天然气企业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主动消化成本提高带来的压力”。对方案二中的理由,他并不认同,“管网漏损属燃气公司管理问题,不应由消费者承担,税金成本并未详细列出税项,不能证明其合理性”。
参加听证会的惟一一名专家代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建议,有条件地选择0.27元/立方米的价格上调方案,“每立方米多涨4分钱,对北京市燃气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些钱可以保持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增强北京燃气集团的资本金募集能力,降低融资成本、节省财务费用,最终节省市民和市政府的支出。”韩晓平表示,如执行方案二,“应对北京燃气集团的经营水平提出新要求,目前北京燃气损耗为6.16%,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尽管燃气损耗包括了与上游天然气供应商的计量误差,但也有解决办法,不应成为一笔糊涂账,燃气集团还应主动解决用气峰谷差问题,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