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民企原油进口权才能真正缓解油荒

   2010-12-01 京华时报京华时报

32

核心提示:  我国的油荒是周期性的,每年都有阵痛期,只是今年痛得更烈,川陕交界绵延数十里的加油车,是对油荒损害

  我国的油荒是周期性的,每年都有阵痛期,只是今年痛得更烈,川陕交界绵延数十里的加油车,是对油荒损害经济效率的有力控诉。

  目前油荒略有缓解,但只要机制不改,一旦油价开始博弈,下一轮油荒就又会到来。

  油荒的几个理由都站不住脚。

  油价短期上涨不可能解释周期性油荒,更何况全球原油价格目前正处于震荡期,并没有明显的涨跌。

  所谓产能不足供需紧张更是无中生有。截至2009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2000年的2.76亿吨猛增至4.77亿吨,21世纪以来的10年,中国炼油能力激增72.8%,中石化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公司,中石油位居第八。据国家能源局等部门预计,2010年由于全国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以上,成品油市场,包括柴油市场总体仍将供大于求。今年以来,中石油、中石化等炼化企业一度担心柴油产能过剩。作为炼油大国,中国产能绝不紧张。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1到9月份,全国柴油的产量同比增长了15%左右,前9个月产能达到8900万吨,不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

  所谓民资炒作那是在找替罪羊,因为民营炼油企业处于无米下锅的饥饿状态,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韩宝林表示,目前全国民企的炼化能力大约在1亿吨,但现实情况是仅能获得5000万吨的“原料”,民企只能通过炼化下游的精细化工实现盈利。控制原料、控制批发,还要诿过于人,实在是机关算尽。就算油贩子囤油,能掀起多大的浪花,石油巨头自己囤油,关市场啥事?

  拉闸限电与公路物流也不是柴油荒主因,我国公路物流今年没有激增,拉闸限电影响的是部分地区,不可能引发全面油荒。

  主因在于石油巨头对于产量与价格的迟钝,对于市场判断失误在先,有恃无恐自认为油荒无可畏惧才是主因。

  在产能过剩的预期下,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为了消化库存,一开始加大出口,甚至不惜低价出口。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品油出口2102万吨,同比增长23.4%,其中9月份成品油出口209万吨,柴油出口36.81万吨,同比增长25.3%。同时,海关统计显示,9月、10月,成品油出口均价明显降低。早在今年5月,《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两大巨头以低于国内成品油税前价10%的价格出口海外,同时在国内一再谋求上调成品油价。

  油荒大面积爆发,石油巨头才开始手忙脚乱地进口,中石油进口20万吨柴油以解燃眉之急。中石油方面宣称,11月19日,3.5万吨进口柴油正式到岸,即将投放柴油紧缺的沿海市场。

  从历年情况看,我国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油荒模式:油价大幅上升而成品油价不升时,油企会有赌气性油荒,主要表现在炼油厂大检修、市场只有求饶;过度储存型油荒,在油价节节上升、成品油价格上升时,油企笑逐颜开库存大规模增加,不料市场风云突变,只好扩大出口,而忽视国内的需求;还有逼宫型油荒,炼油企业亏损,油企就会借口成本上升,上市公众公司需要由市场定价,减少对民间油商的批发,造成民间商人无油可卖,只能关门大吉。

  本应成为中国经济功臣的石油巨头扰乱了市场周期,加剧了通胀恐慌,降低了经济效率,让市场更不安全。

  近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已上书商务部,建议培育多元化的石油市场主体,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制度,推动民营石油石化企业进入石油上中下游各领域;建立可交易的石油交易平台,希望大小企业都可以进行交易,从而放开石油进口权。让处于监管下的民企有序进入,开放民营大油企的进口权,是解决油荒的治本之术。

  周期性的油荒是价格扭曲、价格迟钝、垄断的共同产物,玻璃天花板不破,油荒就不可能缓解。

  昨天,监测机构之一易贸资讯监测的数据显示,11月29日国际油价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5.24%,明显超过我国的调价红线4%,而且此时距离上次国内成品油价调整日早已过了22个工作日。

  之所以汽油能够降价促销,长期关注成品油批发市场的中国加油站网站主编黄顺敬告诉记者,根本原因是近期汽油批发价格的下调。记者了解到,自11月中旬开始,柴油荒日渐缓解,柴油批发价尽管仍高于零售价,但开始下跌,汽油批发价跟随下跌的柴油价而连日下跌,廖凯顺告诉记者,其实稍早汽油批发价的那一拨上涨就是柴油价上涨拉动的。

  据监测,最近15日来,93号汽油全国批发均价已下跌近100元,到7812元/吨,与全国最高零售均价8713元/吨相比,批零差价超过900元/吨,此举意味着期间有900元左右的利润空间,约合每升6角左右,此举意味着,加油站可比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每升便宜6角。

  相关新闻

  部分区域柴油批发价结束倒挂

  记者昨天了解到,柴油荒情况正在进一步缓解,全国柴油批发均价进一步回落。分区域而言,在山东以北的境内,市场主销柴油批发价已基本回落到最高零售价,不再呈现倒挂情况;不过,在山东以南,还有300多元的倒挂。

  廖凯顺称,以渤海湾市场为代表的柴油批零同价或是一个拐点,柴油市场需求的高峰期已过,若后期中石油、中石化增产的柴油不断到货,资源采购途径多选择之后,那么地炼和社会单位柴油销售火爆的场面将不再上演,后期价格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