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石油公司纷纷调整拉美战略,中国能源企业接手进入,把握资源国政策动向非常重要
三大石油布局拉美地区
油气资源丰富的拉美地区,正成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关注的重点区域。
继上月中海油宣布收购英国石油公司的阿根廷公司资产后,上周五,中石化宣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签署确定性协议,以24.5亿美元收购美国西方石油公司阿根廷子公司100%股份及其关联公司。
这是中石化首次进入阿根廷石油市场,中石化方面表示,该交易的完成有利于实现其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布局。至此,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悉数进入拉美地区大部分油气储量丰富的国家,覆盖到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古巴、哥伦比亚等产油国。
阿根廷驻华大使馆公使费尔蓝多·塞格雷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中国与阿根廷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双方的互补性很强,正进入快速增长期。中石化办公厅的一位人士透露,拉美地区还有不少合作机会,“未来还将关注当地的优质资产”。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石油企业正成为拉美地区能源开采的重要参与者,无论企业数量、合作国家还是合作规模,都呈现出飞跃式发展。以委内瑞拉为例,2008年,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第一份石油换贷款合同,当时金额仅20亿美元,最新的数字已攀升至400亿美元,增长20倍。
安邦咨询分析师周伟向本报记者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加快恢复的步伐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国际能源需求将保持旺盛,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可能性很大,南美地区的油气资源在开采成本上的劣势将大为降低,南美油气的投资价值将日益凸显,或将成为满足我国油气需求的重要来源和保障。
他认为,未来中国能源企业在拉美国家的油气布局会进一步加强,更多的资金将涌向这一地区。
“拉美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当地各国都在加强国家对能源的控制,导致早先进入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跨国石油公司调整其在当地的经营布局,向储量前景和市场风险较小的巴西转移。”中国社科院拉美经济研究所孙洪波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这给中国、日本、印度等资源需求强劲的新兴国家带来机会,未来拉美地区可能成为新兴大国争夺能源的重点地区。
警惕海外并购中的拉美政策风险
接手西方发达国家石油公司资产,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并购案,大多数项目的溢价都不低,价格因素应当引起中国企业的充分重视。
“中海油和中石化都收购了西方石油公司在阿根廷的项目,平均每桶油的成本,中石化的收购价明显低于中海油许多。”上述人士称。
中石化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信息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阿根廷项目总的探明和可能的储量(2p)为3.93亿桶油当量。这意味着中石化以24.5亿美元的价格买到3.93亿桶油当量,折合每桶油6.23美元,远低于中海油收购BP阿根廷项目的单桶支出。
周伟告诉记者,接手西方发达国家石油资产相对便捷,有利于企业减少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但缺点是并购的资产可能不是最好的资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强调,中国能源企业海外并购的重点是,关注收购项目的价格是否控制在较低的成本内,“考虑到拉美地区的国家都在加强国家对资源的控制,购买油气资产时应对政策风险有充分的考量。”
除此之外,能源企业海外并购还要考虑油气田储量上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当地的劳工风险。隆国强认为,合适的购买价格应当是充分考虑上述风险后的价格。
“打个比方,如果油田的经济价值是100,剔除各种风险后,合适的购买价格可能是80。”隆国强认为,国内能源企业走出去应当保持心态平和,才能减少决策上的失误,一旦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抢占资源上,就会有风险。
孙洪波提出,除了企业之间的市场互动外,相关部门应当加强与石油监管部门的对话,特别是能源政策上的对话。
“考虑到拉美国家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可以建立数据库,有助于企业和主管部门对并购的资产质量的甄别和资源国政策动向的把握。”他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