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开通在即 中石油所获利好可能有限

   2010-12-20 新世纪周刊新世纪周刊

44

核心提示:1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普京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公报称中俄原油
   1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普京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公报称中俄原油管道已完成建设,双方将再接再厉,实现既定的自2011年1月1日正式运营的目标。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大庆末站,全长999.04公里。2009年4月开始施工,2010年9月竣工。

  公报签署前,11月1日,这条管线就已开始试运行,首批原油于11月2日9时36分从俄罗斯进入中国。自2011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将通过这条管线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持续输油20年,最高可升至每年输送3000万吨。

  中俄原油管道的谈判始于1994年,其间波折不断。直到2009年2月,中俄双方正式签署相关协议。中国将分别向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贷款,换取20年内从俄罗斯进口3亿吨石油的合同。

  这一合同被两国政要和众多业内人士视为互利共赢的合作--3亿吨原油大单有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250亿美元贷款不仅可帮助Transneft解决太平洋(11.56,0.00,0.00%)管道二期工程的资金难题,还可帮助Rosneft摆脱西方银行的债务重负。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保障石油供给的安全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休戚相关。据国家能源局年初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生产原油1.89亿吨,净进口原油却高达1.99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警戒线50%,达到51.29%。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共进口原油1.18亿吨,其中869万吨来自俄罗斯,占比约为7.4%。随着中俄原油管道的开通运行,这一比例将得到提高。有媒体预测,俄罗斯将与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一起,成为中国的三大原油供应国。

  中俄石油管线的开通还将改变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国内成品油定价所参照的基准或因此顺势调整。目前,国内成品油以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变化作为基准,而俄罗斯ESPO原油作为新油种,其价格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俄两国还约定,通过管线供应中国的每年1500万吨原油中的1000万吨,要用于保障中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的需要,这家2007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中石油(11.56,-0.13,-1.11%)和Rosneft分别占股51%和49%。

  中石油能在此次管线开通中获得多大利好?对此,高华证券曾发表研究报告称,"这一合作协议仅仅是保证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供应量,原油价格将根据交割时的主流市场价格决定。因此,我们认为,虽然这部分原油可能由中石油的炼油厂进行加工,但对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

  实际上,对中石油来说,通过这条石油管线进口原油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而其炼化方面盈利能力又一直弱于中石化,因此,管线的意义更多在于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

  当前,中国除了多元化途径购买原油,还在积极布局三大油气进口通道以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东北部除了中俄原油管道,还有在建中的中俄天然气管道;西北通道已建成中亚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及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西南陆上则有2010年开工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