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产能持续扩张 石化三巨头广东竞赛升级

   2011-01-20 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

158

核心提示:炼油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个噱头。在国内成品油消费第一大省广东,正在不断加码的石化三巨头已开始正视产能竞赛
  炼油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个噱头。在国内成品油消费第一大省广东,正在不断加码的石化三巨头已开始正视产能竞赛升级的压力。

  1月18日,广东一家大型国有炼厂的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广东省的一次原油加工能力未来几年将达到1亿吨,但省内成品油消费市场不过2700万吨左右,竞争压力可以说是巨大的。”

  三强竞逐

  在广东这个国内最大的成品油消费市场,作为国内炼油行业老大的中石化近年来不断加大布局力度。

  1月6日,中石化表示其投资73.6亿元的茂名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环评报告已获得国家环保部批复,即将全面动工建设。

  该项目预计2012年底建成投产,茂名石化将一跃成为继镇海炼化、大连石化之后的国内第三个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吨的特大型炼油基地。

  目前,茂名石化拥有135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2010年实现利润46.46亿元,是中石化效益最好的炼化企业之一。茂名炼油改扩建项目预计建成后,茂名石化销售收入将达1200亿元,纳税超过200亿元。

  在粤西,中石化还有另一步棋——湛江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1500万吨炼油项目,去年5月其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广东是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公司会更努力地提高自身在这一区域的竞争优势。”中石化一位管理人士说。

  在中石化抓紧布局的同时,中石油在广东的大炼油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国家环保部近日披露,计划批准中石油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etroleos de Venezuela SA)在广东省组建合资炼油厂的环评报告。中委合资炼油项目将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投资规模将达573.4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该炼厂将拥有2000万吨/年的重油加工能力。

  在石化双雄之外,中海油也欲继续做大广东惠州一体化炼油项目,虽然惠州炼油正式投产不到两年,但已经初具世界级炼化基地的雏形。

  “2010年惠州炼油全年加工原油11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74亿元,利润为27亿元。”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总工程师吴青说。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惠州炼化二期22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和100万吨/年乙烯项目总投资500多亿元,初步计划于2014年建成投产。”

  过剩之虞

  广东是国内炼油产能竞赛的最典型缩影。事实上,整个中国的炼油能力都在不断攀升。

  1月初,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称中国去年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了5亿吨(日均1000万桶)。中国目前拥有17个大型炼油厂,每个大型炼油厂具有年加工至少1000万吨原油的能力。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中国在今后的5年里将增加1亿吨的原油精炼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外界对于炼油产能过剩的质疑甚嚣尘上。

  一位广东大型炼厂高层坦言:“广东炼厂未来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十二五"前后,广东的一次炼油能力可能达到1亿吨,产出7000万吨左右的成品油,而整个广东市场的成品油消费量只有2700万吨左右,超过需求一倍多的过剩产能需要到其他市场消化。”

  事实上,炼油产能过剩的趋势在2009年就已经颇为明显。2009年,中国原油总需求量约为3.93亿吨,而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4.77亿吨。

  一些业内人士因此认为,随着新增炼油能力逐渐投产,成品油市场未来很可能会出现竞相打折的情形。

  另外,新上炼油装置大多以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形式出现,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而依托大型炼油装置,新上马的配套石化项目也可以大幅节省原料成本。

  旺盛的内需,给了企业发展这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信心。

  前述广东大型炼厂的高层表示:“在中东等地的低价乙烯产品冲击下,外界曾对2009年的市场形势颇为悲观。但由于内需拉动,石化项目最终实现了不错的盈利。”

  以乙烯为例,其最主要的用途是生产聚乙烯。而作为全球最大的聚乙烯消费国,中国聚乙烯消费量继续大幅增长。

  2004年时,聚乙烯需求量约为900万吨,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1754万吨。据相关机构估计,2011年和2012年聚乙烯需求增长率可能超过8%,而2012年聚乙烯消费量将达到2000万吨左右。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