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在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肯定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全球的投资行为,认为这些投资主要由商业利益推动,与国家意志无关,也符合其他石油进口国的利益。
国际能源署认为,过去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存在偏见,以为这些公司按照中国政府指示行事,甚至怀疑中国公司占有石油资源会威胁其他石油进口国的供应安全。而事实与上述偏见恰恰相反——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运营,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中国政府,而且他们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球油气供给总量,符合其他石油进口国的利益。
这是国际上少见的肯定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全球投资的报告。报告的作者为辛顿(Jonathan Sinton)和Julie Jiang,其中辛顿担任国际能源署非会员国家办公室中国合作办主任。两人指出,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并非外界假设的那样,迫于政府压力在海外谋取权益油气并悉数运输回国。实际上,上述公司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在美洲获得的大多数权益油气都是就地售卖。
报告认为,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多个邻国签署油气进口协议,主要受国内需求增长的驱动,也是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
近年来,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致力于修建几条跨国油气管道,这一投资不仅降低了能源交易方对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也有利于实现本国油气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报告也指出,尽管中国通过其他渠道进口石油的比例会提升,但考虑到需求总量的迅速攀升,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的石油量还会增长。
目前,中国大约77%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预计到2015年,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的原油量将从2009年的310万桶/日攀升到350万桶/日。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