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线燃油附加上调 航空公司“成本鸭梨”依然很大

   2011-02-22 易菲南方日报

99

核心提示:  据新华社电在发改委近日上调国内航油出厂价格后,国内民航燃油附加也随之上涨。记者昨日从携程旅行网了

  据新华社电在发改委近日上调国内航油出厂价格后,国内民航燃油附加也随之上涨。记者昨日从携程旅行网了解到,国航等多家国内航空公司陆续发出通知,将于今日起上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

  昨日,国航、厦航、川航、西部航空、昆明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大新华航空等多家国内航空公司发出通知称,自2011年2月22日零时(含)起(以出票时间为准),调整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收取标准,其中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标准为90元,800公里以下(含)航线每位旅客收取标准为50元。

  另外,按成人普通票价10%计价的婴儿免收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享受按成人普通票价50%计价优惠待遇的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及儿童(含无成人陪伴儿童),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50元,800公里以下(含)航线每位旅客收取30元。

  据悉,2011年2月22日前已出票国内航线客票不再补收燃油附加。出票日期在2011年2月22日之前的客票在2011年2月22日(含)之后改签乘机,不需补收燃油附加。


  航空公司“成本鸭梨”依然很大

  此次上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并不足以平抑航油成本的上升

  每家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平均增加约6.7亿

  国家发改委本月19日宣布,20日零时起,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50元,约合每升上涨0.26元和0.30元,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也与汽柴油价格同步上调,每吨涨幅300元。以三大航空公司平均每年300万吨的航油用量,其中平均75%国内用油来计算,此次价格上调将把每家航空公司燃油成本上抬6.7亿元左右。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受惠于近期人民币升值和成品油运价的下滑,中国进口航空煤油价格比布伦特原油涨幅要低。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1.1%,成品油运价指数也平缓下降。据“新华08系统”2月21日发布的1月份中国进口航空煤油综合价格指数显示,1月份中国进口航空煤油税后价格为人民币6780元每吨,比去年12月份的人民币6550元每吨上涨230元,涨幅达3.5%。而本月14日,伦敦北海布伦特4月原油期货结算价达104.30美元每桶的盘中高位,为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相比去年12月89美元每桶的价格上涨了16%以上,而新加坡航煤市场价格在去年12月也一度涨至101.39美元/桶,涨幅达4.57%。

  油价一涨,燃油附加便上调

  目前航空公司最常用的3号喷气燃料价格已达到每吨6340元,比每吨4140元的基准价高出2200元。航油占到航空公司总运营成本的40%左右,是最大的一块成本,航空公司顺势相继上调燃油附加费也在情理之中。

  去年10月底,针对航油价格的攀升,航空公司就集体上调了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线从40元上调至70元,上涨75%;800公里及以下航线从20元上调至40元,上涨100%。而本月初,国内部分航空公司就已经调整了赴港澳及周边国家航班的燃油附加。南航从本月1日(出票日期)起调整了内地与港澳航线燃油附加标准。除香港、澳门地区以外销售的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航线的燃油附加,由每航段111元人民币调整为122元人民币。同时,南航还调整了日本始发经中国至西南太平洋、欧洲(巴库和俄罗斯除外)联程产品的方向性燃油附加征收标准。据携程网透露,国航也于本月1日起调整了香港航线燃油附加征收标准。此外,国泰航空、港龙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运航空、澳门航空及部分国外航空公司也已经从2月1日起上调了港澳航线的燃油附加。

  三大民航股昨日受挫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业内仍然对航油价格上涨对航空公司带来的压力表示担忧。交银国际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航空煤油提价对航空业而言意味着成本的刚性上涨。根据其估算,本次调价对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盈利能力的年化静态影响分别是每股-0.040元、-0.071元和-0.045元,三大航空公司需要采取将800公里以上航段燃油附加提高20元、800公里以下航段燃油附加提高15元的措施才能平抑此次燃油成本的上升,其效果相当于抵消掉了人民币升值1.1%对三大航空公司的利好。

  从此次燃油附加的提升幅度来看,仍然略低于研究机构给出的数据。截至昨日A股收盘,南方航空报收9.19元,微挫0.11%,东方航空报收6.89,微跌0.72%,仅有中国国航微涨0.32%报收12.42元,但其H股走势却在当日下跌2.31%至8.020港元,足见市场的忧虑依然存在。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