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山东东营隆重召开,庆祝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累计原油产量突破10亿吨,相当于为全国13亿人口每人提供了0.7吨原油。约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原油产量的1/5。
胜利油田自1961年发现以来,不断为我国经济发展输入“工业血液”, 成为保障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力量之一。
科技创新成就胜利高度
“一个盘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又被踹上一脚。”地质学家这样评价胜利油田的地质状况。这个特殊的盘子,涵盖了世界上2/3的油藏类型,其复杂多变的地质面貌赢得了“石油地质大观园”的称号。
胜利人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在复杂的“地质大观园”里找油,科技进步是利器。50年来,胜利油田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的特点,抓住每个开发阶段的主要矛盾,大力实施“科技兴油”战略,坚持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发展道路,用高科技战胜了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用科技创新成就了胜利高度。
20世纪70年代,油田地下油气分布呈现出“忽油忽水、忽稠忽稀、忽深忽浅、忽轻忽重、忽有忽无”的“五忽”现象,油田陷入储量增长少、新建产能规模小、原油产量下降的被动局面。
还有没有油?油在哪里?就在外界无奈兴叹之时,胜利人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攻坚战。总结提出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成为建国50周年石油工业两项巨大科技成果之一。从1983年到1994年,胜利油田相继发现孤东、桩西等23个油气田,探明储量逾20亿吨,油气产量连续9年突破3000万吨。
90年代,易于寻找的构造油藏越来越少,一般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隐蔽油气藏让科研人员束手无策。隐蔽油气藏是如何形成的?怎么寻找隐蔽油气藏?
经过2000多个日夜的攻关,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横空出世,配套形成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系列,让剩余油无处藏身。胜利油田利用该技术发现剩余油富集区储量近3亿吨。
按照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和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胜利油田将稳产目标定在年产2700万吨。经过近50年的勘探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胜利油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培育三次采油、低渗透、稠油等开发技术。
在利用水驱采油的同时,胜利油田大力开展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攻关。自1992年,孤岛采油厂利用聚合物驱技术迈出胜利油田三次采油的第一步。此后,油田积极探索“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合驱,可使采收率提高8%以上。目前,胜利油田通过化学驱油技术已累计增油2002万吨,年增油保持在160万吨,平均提高采收率4.93%。
令胜利人自豪的是,胜利油田还创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技术,创出了40多项水平井技术应用的全国第一。
——突破了高温高盐和98%极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大关,攀上了国内外三次采油技术的高峰。
——形成了独有的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技术,使深2000米以下、油层薄2.5米的特超稠油藏得以有效动用。
如今,胜利油田创立形成了以渤海湾盆地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及实践、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等为代表的国内领先的十大配套技术。自2000年以来,胜利油田连续11年共2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依靠科技进步,胜利油田每年新增探明储量4000万吨以上,新增可采储量1000多万吨,新增原油产量300多万吨,科技成果利用率达90%以上。
精细管理提高开发效益
“胜利油田作为一个开发了50年的老油田,连续15年实现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勘探开发专家胡见义感慨。
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说:“作为资源采掘业,必须树立和强化油田开发经济寿命期的理念,而延长经济寿命期的方法就是精细管理。”
在精细管理的过程中,胜利油田坚持精细开发管理与精细经营管理并重,通过原油产量包干试点、成立油公司、一体化管理、老区新化工程等方法千方百计在层中找层、水中找油,想方设法控制成本、减少投入,实现老油田的高效开发。
“目前,我们运用‘一井一策、一块一法’管理法,为油田28000多口油水井和每个开发单元都建立了管理方案,实现了井增产、块增效。”主管开发工作的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毕义泉说。
胜利采油厂采油22队是胜利油田“精细管理的样板”。1997年,队里所辖区块的综合含水高达97%,剩余可采储量仅为73万吨,按照当时的速度计算,2004年就会无油可采。
他们对40多口早已被打入“冷宫”的高含水井进行分析,重新筛选评价近百万个数据,发现了一个个以往被忽视、厚度不足2米的潜力层。目前,该队在开发了38年且仅有6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上,先后查找到地质储量210万吨,新增可采储量79万吨,水驱采收率突破43%;自然递减连续10年控制在10%以内,连续11年实现稳产10万吨以上。
“九五”以来,胜利油田年均生产原油2729万吨,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4.09亿吨,生产天然气117.83亿立方米。
开疆拓土实现三次跨越
为了发展大油田,胜利人立足胜利发展胜利、跳出胜利发展胜利,实现了由陆地到海洋、由东部到西部、由国内到国外的三大跨越。
自上世纪80年代在陆上取得较大突破后,胜利油田作出了“向渤海湾浅海油气田进军”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第一家“下海”的陆上油田,在没有任何开发模式可循的情况下,胜利油田1988年发现了地质储量亿吨级的埕岛油田,成为我国第一个200万吨级极浅海大油田。
“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又发现了新北、桥东油田,同时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海油陆采开发模式及配套技术。目前胜利油田海上原油年产量达到289万吨,累计产油3473万吨。
1996年,胜利油田实现了由本土向国内新区,特别是由东部向西部的跨越。在参与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区风险勘探之后,相继进入准格尔盆地、合肥盆地等地勘探开发,使西部成为胜利油田在国内最大的石油工程市场,并形成东西并进、双轮驱动的新格局。
近年来,胜利油田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目前,胜利油田在海外市场主要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为主,形成了中东、中亚、北非、美洲、东南亚五大目标市场,物探、钻井等六大石油工程业务市场,特别是土库曼修井技术、沙特物探采集、中东定向井技术服务、东南亚和非洲地面建设等已成为胜利海外的品牌。2010年海外市场实现产值23.5亿元、利润2.56亿元,海外市场已成为推动油田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
站在油田发现50年、产油10亿吨的历史新起点上,胜利油田又提出了“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宏伟愿景!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