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是我国内海,污染物堆积本来就比较多,不容易扩散,自净能力弱。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周边人口稠密。漏油事故预计会影响到周围环境和海产品的质量,一旦人食用被原油污染的水产品,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已经有报道称沿岸养殖户出现鱼类死亡的情况。尽管从目前来看,鱼类的死亡是否与漏油事故直接相关尚无权威说法,但污染物造成环境破坏则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严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核实。
如果说海上采油发生事故实难全部避免,那么事故发生之后及时进行处理并通报相关的单位和当事方则十分有必要,这也是相关公司的义务。道理很简单,漏油事故会污染海洋环境,污染物扩散之后则会影响沿海渔民的生计和食品安全。及时通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恶劣的是,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中海油并没有及时通报,沿岸的地方政府也不知情,水产养殖户更没有采取措施。
中海油如此作为和一家大型上市国企的身份相去甚远,也与其掌门人念兹在兹的践行社会责任理念十分不符。面对此次漏油事件,中海油应该做的不是空谈社会责任,更不是进行危机公关掩盖事实,而是真正拿出实际行动来,这并非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去年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举世瞩目,作为责任方的英国石油公司在事件发生后拿出200亿美元作为基金,为墨西哥湾清污买单,并赔偿沿岸居民在渔业和旅游业方面的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石油之所以大出血“践行社会责任”,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美国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这里,相关的部门也应该显示出应有的魄力,尽管国有企业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但犯错之后也必须为代价买单。
除了为污染买单之外,问责也不可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就导致英国石油高层人事变动,公司CEO海沃德下台。虽然这次渤海湾漏油事件其严重程度远不如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进行问责。而且问责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事故本身的责任,二是瞒报的责任。就漏油事件而言,瞒报的危害也许要比漏油本身更为严重,因为瞒报会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污染物扩散,这将使相关危害的影响扩大化和长期化。
当前,各种事故之后的瞒报现象并不少见,这已让民众相当不满。社会上对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印象不太好,特别是对石油巨头。之前,中海油因为在年报中披露2010年员工平均薪酬为38.67万元而受到舆论的诟病。有鉴于此,相关方面在查清事故的原委之后一定要依法严厉追责,以厌民望。否则,瞒报之风无法遏止,一家污染、政府买单的模式也无法改变。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