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原油均价跌幅4% 成品油定价机制该透明了

   2011-08-09 时代商报韩雷

27

核心提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负责人8日说,最近一段时期,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但暂时没有达到下调国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负责人8日说,最近一段时期,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但暂时没有达到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边界条件。如果今后国际油价持续在目前价位波动或继续回落,国内油价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平均价格跌幅达到4%的边界条件,国家将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国家发改委从去年下半年起,就一直在为物价问题操心,从洗发精到粮食,从水、电、油到食用油,都以调研、发文件、约谈、罚款等方式不断对价格进行干涉。但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却不断攀升,到6月已经高达6.4%,创下3年来的新高。在货币政策不断紧缩的情况下,成品油价格高企和众多的税费,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由发改委定价的成品油机制,也应该有所改变了,再不引入竞争机制,中国的价格体系将会越来越扭曲。

  发改委的解释虽然看似有理,但实际上却只不过玩了一个概念游戏。纵观近十几年的原油价格走势,都是慢涨急跌,即使是2007年1月到2008年7月那个一年半的牛市,创下历史最大涨幅和最高价位,上涨也不到两倍,但从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仅半年时间,就下跌了77.5%。如果把涨跌之势反向看的话,就是半年时间上涨了3倍,一年前时间却仅跌去65.8%。而均线是由固定期间的价格来计算的,慢涨时价格与均线是齐头并进,快跌时则价格远离均线,从2007年1月到2009年1月两年间,原油期货价格实际上下跌了34%,反映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却是大幅上涨。

  当然,以三大市场22日平均价格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是2009年成品油价格改革之后出现的,但最近两年多来慢涨急跌的情况更加明显,这个定价机制也就更加有利于成品油涨价了。从2009年1月至8月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一共有14次调整,其中价格上调10次,下调4次,其中汽油累计每吨上调共3980元,累计每吨下调仅有780元。这种不对称调价的结果,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严重不对称,导致了目前国际油价不到3年前的57%,但国内成品油指导价格却比当时的价格高出23%这种怪现象。同时,航油价格也开始出现国际采购成本下降国内采购成本上升的逆向走势。另外,今年7月起我国还取消了成品油进口关税,大幅降低了进口成品油的成本,也并未体现在发改委的指导价上。

  当一种商品由政府定价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价依据,消费者更需要知道定价的依据,比如原油的成本、炼化企业的加工成本、运输成本、税费等,到底是哪个环节有了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什么,幅度是不是与调整相吻合。如果不能做到这些方面都透明,就很难期待政府会以市场化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价格。从目前来看,成品油的成本构成还是个谜,在油价猛涨油企却喊亏损,发改委和财政部互相推诿,真正的成本却难以做到透明,定价机制也饱受质疑。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猜测,就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以及国家储备在国际市场上高位吃进大量原油,需要在国内高价消化,这种怀疑虽然不一定准确,但却反映出定价机制不透明,对信任的一种伤害。如果发改委能够做到定价机制的公开透明,自然可以打消这种猜测,但如果继续自说自话式的定价,涨多降少式的调价,不但对控制通胀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还会引发更多的不信任。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