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涨快跌慢 成品油定价机制被指太隐秘

   2011-08-24 新浪新浪

30

核心提示: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隐秘性,无疑可以很好地遮掩国内成品油“涨快跌慢”这一事实。早在

  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隐秘性,无疑可以很好地遮掩国内成品油“涨快跌慢”这一事实。

  早在2009年7月15日,针对市场普遍存在的“国内油价追涨快、追跌慢”这一疑问,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出面解释称,这一观点是误解,事实上国内油价在较长时期内一直低于国际市场。当时,该负责人的论据看上去颇有道理。他说,自2003年以来国内油价涨幅远远小于国际市场涨幅。即使是在当年国际油价累计涨幅高达70%之际,国内油价经过3次上调累计涨幅也没超过25%。

  但事实证明,自2009年5月正式实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确实存在“涨快跌慢”这一弊端,且毋庸置疑!

  2009年5月,发改委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我国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85.30,-0.14,-0.16%)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以一定时期内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平均水平为基础。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

  自该定价机制运行以来,2009年成品油价格四升两降;2010年,三升一降;2011年至今,两次上调。累计来看,汽油每吨上涨2770元,柴油每吨上涨2660元。其中,在2010年4月6日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WTI)期货收盘价格达到每桶86.84美元之际,发改委上调国内油价,并宣布已基本理顺了成品油价格关系。当年年底,在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涨至每桶88.81美元和92.74美元时,发改委再次上调国内成品油油价。今年,发改委又两次上调油价。但时至今日,在国际原油价格水平已跌至去年年底水平之际,发改委却毫无动静。不管发改委主观期望如何,在客观上,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确实造成了“涨快跌慢”的事实,这一点无论发改委如何解释,也难以服众。

  简单从技术上分析,现行定价机制带来的“涨快跌慢”问题可以理解。假定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是100美元/桶,当价格连续上涨4美元时,涨幅达到4%,即可调价。但当油价从104美元回落至100美元,跌幅却仅有3.85%,不符合下调条件。

  但现行机制显然不能这么简单理解,其运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多数公众,乃至各大研究机构也难以摸清其门路。譬如,国内成品油到底参考哪三地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三地各自权重又是多少,连续22个工作日到底该如何计算?

  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或者说法对上述问题进行解释。在国际原油参考对象上,多数研究机构默认为布伦特、迪拜和辛塔,而不包括WTI,因为其属于北美区域,并不是中国的主要进口对象。但在过去两年间,发改委在解释为何要上调油价时,却常常以WTI价格走势为依据来说明调价的必要性。

  受国际油价连续几日大跌影响,中石化香港加油站宣布从8月10日起下调汽柴油价格,这是香港中石化自今年5月以来的第四次调价,而国内油价依然岿然不动。这令多数人沮丧到了极点。有论者称,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无疑是在打着市场化的名义行垄断涨价之实。所幸的是,已从不同渠道传出发改委将再次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声音。但愿改革不要再让人雾里看花!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