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劳工节后,石油需求季节性下降,而在此前的夏季驾车旅行季节美国汽油需求已经降至8年来同期最低水平。欧美债务危机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三大国际机构下调全球石油需求预测,周四(15日)传出的数据显示美国初请失业人数增加,纽约联储管辖的地区制造业滑坡,利空的数据理应抑制油价涨势。然而欧元兑美元汇率上涨,欧美原油期货被推高。周四收盘时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轻质原油10月期货结算价每桶89.40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49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10月期货结算价每桶115.34美元,上涨2.94美元;纽约取暖油10月期货每加仑302.46美分,上涨7.96美分;RBOB汽油10月期货每加仑278.28美分,上涨5.70美分;伦敦洲际交易所9月柴油期货每吨952.25美元,上涨30.25美元。
据纽约商品交易所结算价计算,周四将三桶原油精炼成两桶汽油和一桶取暖油的“3-2-1”利润为每桶30.863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升2.221美元。
布伦特原油10月期货周四收盘后期满结束,交易更为活跃的11月期货结算价每桶112.30美元,比周三上涨2.65美元,涨幅2.4%,交易区间每桶109.00-113.56美元。
周四(15日)油价走高的原因在于全球主要央行采取措施应对信贷危机,缓和了围绕欧元区债务问题的担忧情绪并推动美元走软。纽约尾盘欧元兑美元升0.9%,报1.38795美元,为8月15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升幅,盘中稍早欧元在电子交易平台上触及1.39370美元日高,远高于周一触及的七个月低点1.35美元。
但是石油市场前景仍然迷茫。首先,欧元和美元汇率一直在较劲,分析师表示,欧元升势可能短暂,因该声明未能平息投资人对希腊债务违约的担忧,投资人认为欧元升势难以持续。纽约Brown Brothers Harriman高级汇市策略师Win Thin表示,欧洲央行的举措治标不治本,希腊无力偿债的问题没有解决。
其次,美国经济数据仍然令人失望。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9月10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升至42.8万人,大于此前分析师预期,前周修正后为41.7万人(初值为41.4万人)。美联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工业生产较前月增长0.2%,远低于7月增长的0.9%。同时9月份纽约州制造业指数降至-8.82。
再次,欧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减缓抑制了石油需求,而亚洲新兴市场也在控制经济过热。美国能源信息署、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在各自发布的月度报告中都下调了全球石油需求预测,因而市场基本面难以推动油价上涨。
此外,尽管利比亚原油日产量损失了160万桶,但是欧佩克成员国原油日产量已经增加至三年来最高,且利比亚将在数天内恢复原油出口,年内可能迅速将原油日产量增加至战前的一半。
欧佩克船运出口量继续增加。据在英国的船运咨询机构Oil Movements统计,截止2011年10月1日的四周,欧佩克除了厄瓜多尔和安哥拉的10个成员国原油出口船运量2274万桶,比截止9月3日四周的出口船运量增加6万桶。该机构负责人梅森说,尽管欧佩克原油出口船运量增加,但是日均出口船运量仍然比去年同期低,因为利比亚石油供应中断。
据最新消息,9月14日由欧佩克12个成员国加权平均价计算得出的该组织一揽子价格为每桶107.91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51美元。
周四亚洲基准迪拜原油现货市场尾随布伦特原油期货电子盘上涨。10月/11月正差价每桶7美分。2011年11月交货的迪拜原油现货收市时每桶105.90美元,比前一交易日收市价上涨0.45美元。10月布伦特/迪拜期现掉换价6.85美元;10月WTI/迪拜期现掉换价-17.30美元。
周四新加坡95号汽油现货评估价每桶124.70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美元。含硫量0.5%的柴油现货每桶123.30美元,比前一日上涨1.10美元。
周四(9月1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结算价全面下跌,成交量下降,持仓量增加。2011年10月期货结算价每吨4970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20元。2011年11月期货结算价每吨4798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2元。2011年12月期货交易活跃,开盘价每吨4890元,成交量522手,持仓量19618手;比前一交易日增加122手,下午收盘价每吨4888元;结算价每吨4889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5元,交易区间每吨4886-4894元。
周四(9月15日)东京商品交易所原油和成品油期货涨跌交错。9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每立方米5190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了280日元,成交量44手;10月汽油期货收盘每立方米6400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了60日元,成交量487手;10月煤油期货结算价每立方米6072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了360日元,成交量325手;10月柴油期货结算价每立方米6310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了600日元,成交量24手。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