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炼行业调查 在夹缝中快速成长

   2011-11-26 新华社本站整理

34

核心提示:几乎一年一度的“柴油荒”在让两大集团背负沉重的舆论压力的同时,也让地方炼厂走向前台幕后。  在24日于

  几乎一年一度的“柴油荒”在让两大集团背负沉重的舆论压力的同时,也让地方炼厂走向前台幕后。

  在24日于青岛举行的2011汽柴油燃料油年终大会上,有关专家指出,自2009年新《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山东地炼的炼油能力由2008年底的4500万吨左右,快速上升至目前的8000万吨左右,汽柴油产量由1000万吨上升至1600万吨以上,地方炼厂在“夹缝”中得到快速成长。

  地炼加工能力快速上升

  易贸集团副总裁、安讯思息旺能源首席分析师钟健表示,2009年《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之后,山东地炼一次年炼油能力由4500万吨上升至目前8000万吨以上,增幅超过78%。与此同时,地方炼厂规模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炼油能力在500万吨以上的地方企业有4个,300万吨至500万吨能力的企业有3个至4个。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高级工程师罗艳托表示,“十一五”期间,三大集团新增炼油能力占全国的比例为65.4%,地方炼厂炼油能力增长更快,新增炼油能力占全国的比例高达34.6%。

  安讯思能源的市场分析师朱佳生介绍,截至2011年,中国共有地方炼厂114家,比2008年增加15家。另外,近两年,地炼规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单一炼油规模不断上升,2011年平均炼油能力达到116万吨/年,4年时间累计增长29%。

  此前,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对有关媒体透露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地方炼油厂的年炼油能力大约有1.3亿吨。随着加工能力的上升,地方炼厂实际加工量也在不断上升。

  钟健介绍,2008年以来,山东地炼的原油和燃料油加工量以年均13%速度增长,全国地方炼厂的汽柴油产量已经占到全国产量的7%以上,2011年地方炼油厂的产量占比可能接近9%。

  有专业分析师向记者介绍,目前,山东地炼月均柴油产量在150万吨至200万吨之间,汽油产量在50万吨至100万吨,今年汽柴油产量可能超过2000万吨,比2008年上升接近1倍。

  原料结构逐步改善

  目前,舆论广泛认为,地炼开工率不足与油源关系密切。钟健表示,油源是影响地炼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炼的油源是紧张,但正在逐步好转。

  安讯思能源的市场分析师朱佳生介绍,目前地炼的原料状况尽管不太稳定,但这一状况正在不断改善,油源途径正日益多元化。2010年-2011年,原料构成中,原油的比例大约是56%,比2009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主要是部分地炼被收购或与国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所致。此外,海洋重质油占11%,比2009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估计,2011年山东地炼加工量大致在3200万吨,原料除了180万吨指标原油外,还有中国海油提供的海洋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生产和进口的重质油,以及地方炼厂从新疆、辽河等油田采购的原油。

  会上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一直与地方炼厂接触,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地方炼厂的原油比重,三大集团中的一家石油公司已经向山东一炼油企业承诺每年提供1000万吨原油。原油比重提高已经成为趋势。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

  钟健表示,全球能源市场,特别是石油开采和炼油行业总的格局就是垄断,很多是政府行为的垄断,比如一些国家的国有石油公司、国有炼厂;有些则是市场竞争行为造成的垄断,比如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石油巨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石油市场也可能会从国家垄断到逐步放开、市场有序竞争,再到市场充分竞争和充分竞争后的市场相对垄断。

  金凯讯石化财经总经理张魁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放开原油进口权的可能性不大,但对成品油批发、零售等下游产业的放开在不断推进,这是地炼发展的大环境。

  商务部2011年5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成品油批发企业中,民营企业占26.5%;成品油民营仓储企业占比达到38%,民营加油站占比达到43.9%。民营石油企业在短期内塑造出一个“三分天下”的成绩,既有民营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也是中国经济和石油市场规模大发展的机遇所致。

  关于民营石油企业如何做大?钟健表示,国内的民营石油企业要强调健康、长久发展。民企产业链太短、结构不完善、太依赖价格竞争,这些都是民企普遍存在,而且会在今后威胁企业生存的问题,民企要努力完善经营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有耐心等待并利用好石油市场的周期性行情特征,寻求机会,适度发展。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