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或超60%,专家建议加快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
11月27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价格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此外,《报告》呼吁,“十二五”期间我国应重点完善能源定价机制,同时加快推进能源市场化。
能源消费总量或超41亿吨
《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和城镇化将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该报告预计,在此构架下,“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1亿吨标准煤。但若各地区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能源需求则可能达到42.5亿吨标准煤。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煤炭消费占主导且清洁能源比重有所上升;工业用能占主导地位且生活、商业用能比重有所提高。这是能源消费表现的主要特征。
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原煤产量年均增长3.8%,到2015年达到39亿吨;原油产量稳中有增,到2015年达到2.1-2.2亿吨;天然煤产量年均增长15.6%,到2015年达到2000亿立方米;发电量年均增长8.8%,到2015年达到6.45万亿千瓦时。
值得关注的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由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累计进口量达42013万吨;中国原油进口量从2005年的1.27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2.39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55%。而中国能源整体对外依存度已达10%。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消费增速为4%左右。按2015年国内石油产量维持在2亿吨计算,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石油消费增速超预期。”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俞燕山在会上表示。
着力推动能源价格改革
《报告》称,当前,国内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价格均由政府制定,电煤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政府干预。能源价格体系不能反映资源稀缺性、环境成本和市场供需关系,造成诸多扭曲,甚至导致供给与需求的脱节。
俞燕山认为,在我国的能源政策之中,价格政策最为关键。他在解读报告时认为,我国目前反复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电力供需缺口的主要原因是煤电价格机制不顺,建议着重改革完善标杆电价机制和煤电联动机制,而解决煤电矛盾的根本出路是电力市场化改革。
“能源价格已成为当下能源发展的核心问题。廉价的能源价格无法有效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不利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该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建议,“十二五”期间我国应着力推动能源体制改革,一是改革能源定价机制,将简单的调价方式改为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在能源垄断领域引入有效竞争,在能源领域垄断环节较多,而竞争能提高效率、促进创新;三是进一步理顺政府、能源市场和企业的关系。
“能源价格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最有市场条件推动的是电力体制改革。”冯飞表示。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