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改委部署2012年工作 称将择机推成品油价改方案

   2011-12-16 发改委网站发改委网站

59

核心提示: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统一思想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做好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的报告。

  会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主题主线的要求,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结构优化、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一年来,发展改革系统包括物价、粮食、能源、经济运行、物资储备等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新的成绩。

  会议强调,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进一步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外部挑战与国内困难相互叠加,增大了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工作的难度。

  会议要求,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发展改革系统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中央投资要优先保障国家重点续建项目尤其是收尾工程,确保按时竣工投产,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水利、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中,重视发展和保护实体经济,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标准,强化稽察监管。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煤电油气运的运行调节,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充实粮油库存,合理安排收储投放,保障市场供应。抓紧制定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工作方案,支持蔬菜流通体系和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预案,合理把握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深入开展价格和收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

  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江大湖治理,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组织实施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发挥规划计划、产业政策、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全面实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继续实施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投资专项,推进传统行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制定分解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布实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支持政策,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新十年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抓紧出台配套政策。积极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与指导,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增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规模。

  五是下更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要强化政策引导,抓紧出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适当提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认真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推进节能减排绩效管理。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试点。加快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继续实施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推进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积极参与国际谈判。

  六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围绕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攻坚克难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试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水资源等收费改革,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制定实施“十二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巩固扩大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继续推进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一步做好发展改革法制工作。

  七是努力促进对外经济稳步发展。要实施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和完善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进一步扩大进口,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落实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完善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境外投资的战略布局,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

  八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进基层就业服务设施、创业服务设施和公共培训基地建设。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建设、营运、分配和管理机制,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支持各类教育发展,完善教育收费政策。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会议要求,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来;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并制定和完善预案,加强政策预评估,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要狠抓工作落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职能,制定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搞好相互配合,切实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强化政治、创新和服务“三个意识”,深化观念、职能和作风“三个转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快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发挥系统整体合力。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有关负责同志,发展改革委主任,物价局局长,以及经济运行调节、节能工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企业集团、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