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石化随钻测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的举行,揭开了胜利油田科研系统和胜利钻井院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上午8:00,中国工程院院士、胜利油田资深首席高级专家顾心怿,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胜利油田科技处、石油工程处等机关处室,黄河、渤海和海洋钻井等胜利油田相关单位近百名专家和学者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在中石化科技开发部有关领导宣读完成立中国石化随钻测控重点实验室学术、管理委员会文件后,委员们依次走上主席台从领导手中接过代表责任和信任的大红聘书。
从艰难走向辉煌
成立于1996年的胜利油田钻井院随钻测控实验室,走过艰难与辉煌的15年。
艰难,是因为她成立之初一穷二白。没有专门实验室,没有专职试验人员,没有几样像样的仪器设备,没有一项科研课题……
如今,她已经成长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特种设备研制领域、研究随钻测量及控制技术的一流实验室。拥有基础研究设备30台,标定刻度设备4台,性能评估及可靠性实验设备6台。
现有实验室74名研究人员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工程师32人,工程师28人,助理工程师9人;在站博士后3人,博士7人,硕士25人,学历最低也是大学本科毕业。承担的“随钻测井核心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捷联式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工程样机研制”两项国家863课题,参与攻关“低渗油气田高效开发钻井技术”“胜利油田薄互层低渗透油田开发示范工程”“断块油藏立体开发技术”等三项国家重大专项,此外,还有7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8项胜利石油管理局科研任务落在他们的肩上。每一项课题都代表着国内一流研发水平。
艰难孕育着辉煌。15年来,随钻测控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成果奖22项。2009年,“胜利油区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开发与应用”一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自动垂直钻井系统”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
研发成果屡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1997年研制成功了MWD随钻测量系统;2003年研制成功随钻伽马、随钻电阻率双参数LWD系统;2006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可控氘―氘中子源代替化学源用于随钻补偿中子测井,避免放射性物质辐射,实现随钻中子的绿色测井,研制成功了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随钻氘―氘可控补偿中子测井仪,并获得两项发明专利;2008年研制成功捷联式自动垂直钻井系统;2009年研制成功随钻氘―氘可控补偿中子、随钻补偿密度测井仪;2010年研制成功近钻头井斜及方位伽马随钻测量仪;2011年研制成功井下工程参数测量仪。他们参与制定了“随钻测量仪通用技术条件”“伽马随钻测井仪”“感应电阻率随钻测井仪”3项石油行业标准及多项企业标准。
申报40项专利中,国际PCT专利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实用新型授权26项。2010年“一种捷联式稳定平台装置”、2011年“随钻双感应电阻率测量仪”接连获得第12、13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专利奖分金奖和优秀奖,今年全国范围内,金奖仅15项,而优秀奖也只有177项。”钻井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作会介绍。
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和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次次得到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油田等各个层面的关注支持、重视认可。
2005年,随钻测控实验室被命名为胜利油田重点实验室。
2011年3月,再传喜讯,中石化命名首批16所“重点实验室”时随钻测控实验室又摘桂冠,实验室的发展再次站上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辉煌的背后
一次不经意的尝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激活了一个研究所。“随钻实验室的诞生,完全是因为一次偶然的仪器维修机会。”提起往事,1988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电子系、曾经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称号的胜利钻井院随钻测量仪器专家张海花至今仍感慨万千。
随着科技进步和石油钻井施工的更高要求,复杂结构井逐渐成为油田高效开发和资源挖潜的主力,而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对随钻测量仪器的依赖越来越强。LWD无线随钻测井仪的问世,改变了传统的打完井后再进行电缆测井找油方式。
1998年胜利钻井院自主研发的仪器问世之前,国内主要使用有线随钻测量仪,少数几家单位采用进口的无线随钻测量仪,落后的测量仪器和装备严重制约了我国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当时,世界上MWD、LWD技术被哈利伯顿、斯伦贝谢、贝克休斯等几家大公司所垄断。
1997年,胜利钻井院为了完成承担的“51/2”套管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国家攻关课题,从英国GEOlink公司引进MWD无线随钻测量仪,义118井试验中,仪器不时出现信号问题,当时,进口一套简单的仅含地层电阻率、自然伽马射线参数LWD仪器约2000万元,复杂点的多参数LWD要上亿元,一旦仪器损坏,维修周期长达3个月至半年,费用和配件非常昂贵,稍有石油钻井常识的人都知道,开钻的油井犹如射出的利箭,不能等着仪器维修好后再打,怎么推广应用?
看到仪器不断出问题,而我们技术人员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一天,胜利钻井院领导对当时技术人员、如今国内随钻测量领域著名专家杨锦舟说:“你们能不能学着修修,看看能不能搞好?”
“试试看吧。”一句不经意的应答,在了解到这种仪器作用如此之大,而费用又如此之贵后,杨锦舟立刻带领几名同事踏上了随钻技术研发之路。当年的杨锦舟,刚过不惑之年,他思维敏捷、痴迷科研、有一股充满睿智的永不服输的个性,地下仪器太复杂,那就从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相对简单地面入手。在老杨的带领下,5人研发团队,运用仅有的几个万用表、几个示波器,就开始了地面接口箱研制。
我们让时光回流到1997年,国内多家研究机构攻关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没有可供借鉴的资料,就是有现成的资料,当时,网络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到哪里去搜索,难题一下子就摆在他们面前,五个人面面相觑,不知从哪里入手?
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和任何科研项目研发一样,一点点尝试着寻找突破口,正是在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坚持的过程中,完成了对MWD系统的分析、试验及现场仿真,设计了信号处理方法,强噪声环境下的数学处理模型及相应的硬件电路,突破了强噪声环境下的小信号辨识技术、脉冲数据对比技术和远距离信号传输技术三项关键技术,最终解决了从强噪声环境下提取压力脉冲信号的核心难题。当笔者问起坐在对面侃侃而谈的张海花。你们是怎样取得这么大成就的?
她说:“硬干出来的。”一句看似简单朴实而又掷地有声的话语,饱含着他们多少辛勤的汗水、泪水和心血。
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15年里不断扩大的项目组骨干成员几乎没有休息过礼拜天和节假日。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仪器研发离不开老杨的严格要求和创新思想,也离不开我们老所长吕官云的鼎力支持。”张海花一提起杨锦舟就竖起大拇指,作为共同奋战二十多年的团队成员,她最有资格评价自己的带头人,“老杨是一个治学严谨,对科研工作一丝不苟的专家学者,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而且对我们团队每个人都很严格,至今,我们都很害怕他发火。”
在仪器研发临近突破的最艰难日子里,无论白天黑夜,上班下班,一遇到思维灵感闪现杨锦舟就要求团队成员立刻回到实验室接着尝试新的途径。
“有时为了一个小器件,几乎要跑遍全国各地有名图书馆和电子器件供销商,曾经在北京中关村,我们一呆就是一个月,经常中午忙过了头,错过了吃饭时间,就在路边小摊上对付一顿,为了省钱,晚上就住在地下室。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苦,整个团队基本处于痴迷的状态。”张海花说道。
每当遇到挫折,想放弃时,心头升起的一股石油人为油尽力、为国尽责的崇高使命,一股永不服输的顽强的劲头,一股坚持一下或许就能成功的坚强念头支撑着杨锦舟带领的随钻测控技术研发团队一次次跨越障碍,一次次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风雨过后见彩虹,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1年时间,98年他们就完成了地面接口箱的研制任务,填补了该项技术国内空白,仪器可靠性和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年就投入现场使用,每台仪器节约费用数十万元。
随后,技术突破一发不可收。
他们相继研发成功了MWD、随钻伽马、随钻感应电阻率、EMWD、近钻头方位伽马、随钻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氘―氘可控补偿中子、随钻补偿密度、井下工程参数测量仪、捷联式自动垂直钻井系统……
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从实验室走向油田生产一线,实现科技增油的目的,他们建成了年产MWD仪器100套、LWD仪器50套的生产能力,研制的仪器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时至今日,已经生产MWD、LWD仪器200多套,节省进口所需资金上亿美元,40套MWD、10套LWD仪器成功销往中石油、中石化和俄罗斯等国内外油田,创收上亿元。MWD、LWD 仪器先后在胜利、新疆等国内各大油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外油田完成特殊工艺井技术服务2000余井次。
开创未来的三项使命
如今,在国内一流的试验室内,争取课题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如何更好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闯过一道道技术难关,按时甚至提前完成课题任务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心愿。
“我们成立随钻测控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实验室业务和学术管理,更好地规划引领随钻测控技术研究攻关和长远发展,凝聚、发挥国内随钻测控技术领域各方面专家力量和作用,不断提高随钻测控实验室建设能力和研发水平。”在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担任委员会主任的胜利油田首席高级专家、钻井院院长韩来聚说。
委员会汇聚了一批在专业技术领域知名度较高、德高望重、享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管理精英,他们不仅为实验室建设增添了十分难得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成为实验室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顾心怿,中国工程院院士,胜利油田资深首席高级专家,多项石油船舶发明人。
杨锦舟,胜利油田钻井院首席专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享誉国内随钻测控领域的著名专家。
……
我们没理由不相信,两个委员会的成立将会全面提升随钻测控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大力推动随钻测控技术进步,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为有力的科技保障作用。
面对胜利油田在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中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面对实现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国家战略的挑战,学术委员会委员们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他们概括为三项使命:
――立足发展,开放合作,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室。加强科研实验功能建设,实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和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深化技术交流,开展广泛合作,搭建沟通平台,营造学术氛围。增强科研实验、技术服务、技术检测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投资收益水平。
――着眼前沿,自主创新,引领随钻测控技术发展方向。以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及国家油气勘探开发需求为导向,密切关注和把握随钻测控技术发展的趋势走向和基本规律,按照随钻测控一体化、参数配置多样化、信号上传高速化、测量位置前端化、测控质量精准化、技术发展产业化的思路,着力开展随钻测控理论、仪器及应用技术研究,破解制约瓶颈,研发自主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大力提升核心技术实力和规模化推广应用水平,缩小与国外同类技术的差距,同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向国际领先水平冲刺,引领随钻测控技术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发展前进。
――优化结构,精心锤炼,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以创建人才团队为重点,以凝聚人才推动实验室发展,以实验室建设促进人才成长,培养造就专家型、实践型、尖端型的技术领军人才,打造中石化随钻测控技术领域内的高端人才团队,5―10年,将实验室建成国内随钻测控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中石化随钻测控技术人才中心。
铆足干劲搞建设,埋头科研求创新。新的使命、新的目标催促着他们迈开步伐,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