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彭州项目接近完工 环境污染引担忧

   2012-02-18 经济观察报刘志明

69

核心提示:  一度备受关注的四川石化项目已接近完工。日前,不止一位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告诉本报记

  一度备受关注的四川石化项目已接近完工。日前,不止一位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告诉本报记者,“2012年底即可投产。”

  四川石化项目习惯上被称为“彭州石化”,主要由80万吨/年乙烯、1000万吨/年炼油“炼化一体化”工程组成,位于四川石化基地内,地处彭州市区西北方向的军乐镇与隆丰镇之间,与市区直线距离约5公里。1月18日,本报记者乘车前往,还未接近基地,便看到远处的钢结构建筑已是连绵成群,几根烟囱高高地耸立着,尤其醒目。

  政府喜与民间忧

  彭州石化的上马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

  一份由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编制的《四川石化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这样描述其规划背景:“长期以来,四川及周边地区(甘肃和新疆除外)受原油资源制约,以石油为主体的有机化学工业发展极为落后。在工业发达国家有机化学品在化工产业的比重约为60%以上,我国为30%左右,四川仅为4.4%,其周边地区(如云南、陕西等)更低,甚至为空白。”

  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单位着手对四川1000万吨/年炼油厂开展选址工作,后来确定在彭州市建设石化基地。

  由于种种原因,四川炼油厂项目一度被搁置。1999年3月,国家将在西部地区布点建设大型乙烯项目的消息传出,四川省再次启动相关工作。2005年12月,四川80万吨/年乙烯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石化基地的基建工程在2006年4月开始动工。但由于炼油项目迟迟未被核批,建设一度停止。“中石油要求乙烯和炼油项目在一起建,如果不能在一起,就不会在彭州建。”彭州市石化发展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上半年,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终获核准。

  根据规划,石化基地建设的总投资约为762亿元,建成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约744亿元,可实现利税约152.4亿元。“它对四川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长期关注该工程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艾南山告诉本报记者。

  2008年“5·12”地震发生之后,生活在成都的高校教师彭小华写了一篇题为《从彭州石化项目看政府与民间沟通机制的欠缺》的论文,并获邀在该年9月召开的“2008成都平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上宣读。

  “彭州石化项目使得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广泛担忧的问题,”彭小华介绍她写作该篇论文的缘由,“民众吁请政府停止建设相关项目,但是政府对此呼声未予正面回应。”

  彭州石化是个“敏感”的话题。彭小华回忆,由于研究会议程被人在网上公开,会前,几个人找到她,跟她“讨论”是不是可以不做这个发言,其中一人自称是石化基地办公室主任。“他们说这个项目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很好的一个项目,四川在拿到这个项目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彭小华说。

  彭小华告诉本报记者:“我不是环保专家,没有能力去判断有没有污染,我谈的是沟通问题。当民间有那么多质疑和不放心时,不可以不回应。采取消音的办法,不过是问题被掩藏起来了。”

  根据彭小华的介绍,那段时间里,“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家庭团圆,不管是餐桌还是牌桌,不管是普通市民还是知识分子,包括办公场所之外的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视野所及,大家都在担忧。”

  环境容量争议

  自彭州建设石化基地的消息传出,其环保争议一直都未止息。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是一个NGO组织,秘书长田军告诉本报记者:“有时环保问题并不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更多是一种常识,比如‘上风上水’,老百姓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四川石化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也提到:“石化基地位于彭州市区的上风上水方向,石化工业属于重污染型工业,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如不加妥善控制与处理,易导致环境污染。”

  57岁的范晓是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的总工程师,他开始关注彭州石化项目是在2007年前后。

  “我觉得这个工程不适合在这里建。”1月17日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范晓说。

  根据范晓的介绍,彭州石化位于成都平原的核心区域,而成都平原并不具备支撑彭州石化存在的“环境容量”。

  “达标排放并不等于无污染排放,环境容量如果已经饱和,那么达标排放也是不允许的。”范晓说。

  范晓介绍说,沱江目前已是四川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多数支流都已是劣Ⅴ类水,干流在枯水期也以Ⅳ类和劣Ⅴ类水为主,环境容量已达饱和。

  《四川石化基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也提到:“沱江现状已无环境容量,必须强化污染治理,削减污染排放总量,在采取有效环境保护措施下,四川石化基地的建设方具环境可行性。”

  “地震”风波

  另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是地震。2011年12月26日凌晨发生于彭州的一场4.8级地震,使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彭州石化再次成为话题。

  2008年的“5·12”大地震对四川龙门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重化工项目、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造成了严重破坏。彭州石化所在的丹景山镇与隆丰镇也是重灾区之一。

  在范晓等人看来,汶川地震的发生,对于尚在建设中的彭州石化来说,也许是个变数。据媒体公开报道,大地震发生第三天,中石油总裁蒋洁敏即表示:“我们已经成立专家小组勘测地震对彭州炼油厂工程项目的直接影响。如果勘测结果表明不可抗力的威胁依然存在,我们将放弃该项目。”

  至今在成都市政府官网仍可查询到的一份资料介绍,“5·12”地震后,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地震局对项目厂址地震安全性展开了复核工作。评估结论认为:项目建设场址区没有断裂通过,不存在地震地表破裂危险,在适当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项目建设。

  中国地震局批复同意该评估结论,同时,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环评机构对四川石化项目又开展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抗震性复核工作。国家环保部审查批复为:在满足新的抗震设防要求,并适当提高重点单元及设施抗震等级的条件下,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满足环保要求。

  根据国家地震和环保部门的复核结论,国家发改委批准四川石化项目在彭州场址恢复建设,工程很快复工。

  “还是有了让步”

  1月19日,在工程接近完工的背景下再次谈及彭州石化,彭小华表示,她在2008年的那篇论文中的观点至今仍未改变,“政府与民间的沟通仍旧欠缺。”

  “这实际上涉及的是‘良策’和‘善政’的问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好的工程项目,应该是多边参与,共同协商,所有的信息要公开,当然,还要遵守法制,要有人承担责任。”

  本报记者了解到,彭州石化在建设过程中,也并非完全没有与外界“沟通”。“2008年4月下旬,反对的声音很多,官方做了很多回应,”成都一位科研人士告诉本报记者,“‘5·12’之后就没有消息了。”

  查询成都市政府官网,至今仍可见一个“石化专题”网页,除对工程项目做了各方面介绍外,还对如何治理废水、如何保护地下水、如何治理废气、如何处理固体废弃物、如何控制噪声等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而事情也在“悄然”变化当中。根据媒体公开报道,2010年4月,成都市委副书记唐川平在一个论坛上提及彭州石化时说,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石化项目进行了重新审视,决定只在彭州保留核心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就是80万吨/年乙烯和1000万吨/年炼油两个项目,下游产业放到眉山市。

  对于艾南山来说,这或许是能令他多少感到欣慰的消息。他告诉本报记者,此前他们曾跟彭州石化有关人士多次沟通过,“作为个人意见,我认为,最好是不要建,其次,彭州可以作为中石油的休养基地,如果这个仍做不到,最后一个选择:下游产品搬走。”

  尽管不知道这些专家的意见究竟有没有起作用,下游产品搬迁的消息也没能以“正式渠道”告知,“但还是有了让步。”艾南山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