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四个决定因素

   2012-03-14 现代经济信息本站整理

30

核心提示:3月14日讯 20世纪90年代以来,著名的工业竞争力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通过产业

  3月14日讯 20世纪90年代以来,著名的工业竞争力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通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产业结构,五力模型基础上,形成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和方法,即所谓的波特“钻石”模型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机遇、政府作用等六大因素,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一)生产要素。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自然资源等,其特点主要通过继承或非技术人为单纯被动投资。高级的生产要素与高等教育是指人类、科研院所,其特点是需要付出的人力和资金的投资才能获得。从初级的生产要素来看、中国石油行业具有自然资源的优势。2005年底,中国石油储量为22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1.3%。国内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2007年,中国的石油资源的评价可能发现远超过650吨、探明率只有39%的资源。天然气资源,更有丰富的资源,约25万亿立方米,目前仅探明24.6%。中方石油公司的研发实力好转。现在在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套主题有中国特色的陆上石油地质理论,尤其是一些配套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整体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外国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需求条件。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目前,中国石化产品需求量很大。从1994年的1.49亿吨到2007年年均增长3.46亿吨,年增长8.2%。产量确在1994年1.46万吨到2007年的1.87亿吨之间徘徊。随着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净进口原油已有1993年的1000万吨/年增长到2007年的1.56亿吨/年,增长了15.6倍,中国石油的依赖已达46%。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的石油需求年增长率将会10%。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至少4.5亿吨,油价将达到对外依赖的60%-62%的人,超过过美国目前的58%。中国石油企业在国内市场属于国有特大型企业,有政府政策支持,国内石油市场基本上也被三家企业占据,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巨大的国内需求使中国石油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处于明显的卖方市场地位,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相关支持性产业。波特认为,一个企业在一个行业,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有效的“产业集群”,有良性互动的上游、下游产业,才能使企业竞争优势长足发展。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这是波特开出的企业治理三角习题,指如何创立、组织和管理公司,以及竞争对手的条件如何,怎么应对同业竞争对手等问题。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者对待竞争的态度,往往同国家环境相关,同产业差异相关。

  中国石油企业与世界一流的大型石油公司仍有很大的差距,但中方石油公司都有其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对跨国并购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国石油工业的前景很好,中方石油公司在海外收购是好的先天条件,先进的技术,对油气勘探石油储量,生产规模,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都为三大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寻求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