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中石化方面获悉,为提高外采油品的合格率,整顿汽油市场,中石化对入库油品检测指标进行追加,追加项目为碳酸二甲酯(DMC),并规定其合格检测值为零。这是继去年6月,在国标GB17930外追加8个检测指标之后,中石化再次强化汽油外采检测指标。
“这意味着,针对自去年以来频发的"汽油质量门"事件,中石化对外采油品质量将更加严格化,严禁调和油品的外采及入库。”28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分析师韩景媛对导报记者分析说。
中石化绷紧“外采”神经
长期以来,合资炼厂、以山东地炼为主的地方炼厂及贸易商是中石化外采的对象。“外采一方面使得中石化在计划配置量衔接不顺畅时可以有效补充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销售系统遍布全国,当地就近外采还可以节约运输成本。”韩景媛说。
然而,近年来频现的“油品质量门”事件让中石化的神经绷紧,外采变得更加谨慎。去年5月,安阳、岳阳地区先后曝出因汽油质量不达标而引发的汽车抖动、燃烧不完全等现象。随后,中石化方面作出杜绝外采调和油的决定,另一石油巨头中石油方面亦在全国销售系统视频会上口头传达了关于严格把关汽油外采的相关事项。
此外,中石化还收紧了外采渠道,外采油品的购进生产厂商中,民营企业仅保留了十几家,其中山东地炼占11个。
前段时间,贵阳等地再度出现因 93号汽油质量不达标引发的车辆维修问题,油品质量再次引发质疑。
据中石化一名内部人士透露,此次添加的碳酸二甲酯指标,要求外采的油品其碳酸二甲酯含量为零,目的就是杜绝调和油品的外采及入库。
现行标准难以分辨
山东地炼一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调和油品多是贸易商通过化工手段勾兑出来的产品。以DMC 为例,由于其具有高氧含量、低毒和快速生物降解等性质,且具有较好的价格优势,颇受调油商欢迎。较合格油品而言,调和油虽价格低廉,但性能不稳定,容易发生质变、分层等,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汽车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容易造成熄火。
目前,两大巨头中石化、中石油的外采均执行较为严格的质量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执行国标规定的包括GB17930车用汽油标准的各项指标。但是近年来,调和油技术不断升级,调和原料也不断更新,现行的GB17930标准已很难检测出经DMC 等调和的不合格油品。
因此,外采油品一度被指为中石化问题油品的“罪魁祸首”。
“无论是去年中石化外采追加烯烃含量等8个指标,还是近期追加碳酸二甲酯指标,规定外采油品碳酸二甲酯的含量为零,都是为了鉴别调和油品。”上述地炼人士表示。
地炼油品质量待提高
山东地炼是中石化外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此次其追加汽油外采检测指标,会否对地炼市场造成打压?
“中石化从控制源头入手,整顿油品市场,将检测标准上升到国标之外的更严格的标准上,对地炼企业的油品质量来说将是个促进。被列入定向采购范围的地炼企业为保住中石化外采供货商资格,会加大对生产质量的把关,从而不断提高油品质量。”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对导报记者分析说。
据了解,目前民营零售加油站仍是调和汽油市场的主要消费渠道。“质量门”事件后,近日有媒体对济南市的多家加油站油品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多家民营加油站的油品检测存在不合格现象。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