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年内首次降价临近 国际石油供大于求

   2012-05-08 京华时报本站整理

73

核心提示:  5月8日讯 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9日前后国内油价或下调,成品油年内首次降价近在眼前。  国际油价跌破

  5月8日讯 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9日前后国内油价或下调,成品油年内首次降价近在眼前。

  国际油价跌破100美元/桶,令国内汽柴油零售价下调“箭在弦上”。7日,多家社会监测机构纷纷预测,最早5月9日凌晨、最晚11日凌晨,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即将下调,下调幅度在200-300元/吨之间。一旦成真,这将是年内汽柴油零售价的首次下调。

  9日前后油价可能下调

  根据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加权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油价。迄今距上一次调价日3月20日早已经过去22个工作日,触及调价红线只剩下“4%”这一条件。

  多家社会监测机构昨天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国际油价变化率已逼近-4%。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预计,如果接下来国际油价不发生暴涨的话,预计北京时间5月9日凌晨,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就会开启,届时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将下调。即使国际油价在目前基础上再涨4美元/桶,也仅仅需要再等上4个工作日(即5月11日)就能满足降价条件,“而国际油价在两三天内难以实现4美元/桶的涨幅,本周成品油调价已是板上钉钉。”

  “快的话9日凌晨就能调价,慢的话要到10号凌晨。”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也认为,如果5月8日三地国际原油价格能够跌到112美元/桶,那么9日凌晨国内油价就可能下调;如果国际油价跌不到112美元/桶,可能就要等到10日凌晨才能调价,“我认为这次降价趋势已基本成型,只待管理部门确定最后的调价时间。”

  中石化下调调拨价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昨天,中石化集团将汽柴油调拨价下调了50元-300元/吨。对此,陈晴认为:“中石化这次调价挺特殊,是在发改委调价之前的主动下调,可见现在汽油市场真的是不景气,成品油价格需要下调。”

  所谓调拨价,指的是中石化系统内炼厂与销售企业之间的结算价格,属于中石化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利润分配。据廖凯舜介绍,如果中石化集团再不调整内部调拨价,其炼厂批发给自家销售公司的成品油价格都比批发市场上高了,这一情况充分说明目前批发市场的需求不旺。记者了解到,相比3月20日,目前国内汽柴油批发价格已分别下跌了230元/吨和250元/吨,回到3月20日涨价前的市场水平。

  降幅约200-300元/吨

  对于此次调价可能达到的幅度,业界普遍预期在200-300元/吨之间。

  据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介绍,炼厂从采购原油到炼油一般有一个月的周期,现在炼厂使用的是4月采购的国际原油,按4月国际原油价格计算,炼厂还处在亏损状态。加上3月20日那次油价上调并未到位,所以预计这次降价也不会降到位,应该在300元/吨以内。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李宏也表示,由于当前国际油价水平仍处高位,因此即便国家下调成品油价格,幅度也会比较有限,预计在300元/吨左右。

  以300元/吨的下调幅度为例,换算成每升汽油的话,0#柴油将降价0.26元/升,90#汽油将降价0.22元/升,93#汽油将降价0.23元或0.24元/升。目前北京市民常用的93#汽油售价为8.33元/升,即便此次调价成真,北京油价仍将处于8元/升这一消费者心理价位以上。

  7日,听闻国内油价本周有望下调的消息后,多位市民纷纷表示近几天会少加油,甚至有人戏言每天只加10元钱的油,熬到降价。不少市民表示,高油价加上高昂的停车费已经部分改变了他们的出行方式,即便油价下降,也不会像几年前一样天天开着车到处跑了。

  国内降价油站增多

  汽柴油批发价不断下跌,批发与零售的价差扩大,加油站因此有了更大的降价空间。7日,记者从国内加油站实时价格内容提供商油客网了解到,目前在国内几大主要城市,降价的油站数量在增加,降幅也在扩大。

  油客网总经理助理许丽丹告诉记者,以北京为例,京城1240座油站中,价格低于国家最高限价的油站数量,已从5月3日的249个增加到昨天的265个,占总量的比例也从20%提至21%以上,降价幅度在0.65元-0.03元/升之间。这些油站以民营为主,还有壳牌、道达尔等外资油站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的自助油站。

  定价新机制会否出台不定

  国家发改委会不会趁此次国内油价下调的时机,推出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陈晴和王金涛认为,预计此次降价会伴随定价机制的变动,因为这次是比较好的时机。而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认为,新一轮定价机制会否出台仍有待观察,“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尚不稳定,此时放开的程度越大,对下游的影响越大,会导致通胀预期明显增加。所以,我认为此次推出新机制的概率不大。”廖凯舜也认为,目前不适合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