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发布首份社会责任国别报告

   2012-06-19 中国石化本站整理

95

核心提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期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于当地时间2012年6月18日,在巴西里约热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期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于当地时间2012年6月1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发布了中国石化首份社会责任国别报告——《中国石化在巴西》。

  《中国石化在巴西》包括“我们的业务”、“注重安全生产”、“呵护生态环境”、“悉心关爱员工”与“回报当地社会”五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石化在巴西的业务开展情况,在巴西绿色生产中实施的生态保护、以员工本地化来融合当地文化和在捐资助学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情况,还包括巴西石油署和当地合伙伙伴对中国石化的评价等内容。报告发布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三个语言版本。

  巴西业务情况

  2004年,巴西GASENE天然气长输管道EPC总承包项目作为中国石化与巴西合作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开启了中国石化与巴西石油企业合作的序幕。截至2011年底,中国石化巴西业务涵盖了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与科技合作、石油和石化工程服务、原油贸易、石油石化装备材料和石化产品贸易等,特别是在勘探开发领域的投资超过了120多亿美元,为当地累计创造了约2.1万个就业岗位,施工操作员工本地化达到99%,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此,巴西石油署署长马格达女士高度评价中国石化为“一家高度负责任和高度受尊重的国际化石油公司”,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也表示中国石化“树立了高度负责任和广泛受尊重的企业形象”。

   重视安全 保护生态

  中国石化从强化风险识别入手,开展安全评估,制定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狠抓安全生产管理。一方面建立了一套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HSE管理体系,每项作业活动都有HSE专职人员在现场监督,现场成立了安全风险预防委员会(CIPA),代表员工监督HSE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实施公共安全识别、预防措施和专业安保管理,实现了良好的公共安全业绩。

  巴西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圣地,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中国石化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尊重巴西环境法律,严格执行环境许可要求。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主动保护动植物和海洋生物,努力营造绿色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并保持了良好的生产作业记录。例如GASENE管道项目全长1,377公里,途经三个州的72个城市,不但创造了多项质量和安全记录,其南段项目还被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评为"全优工程",北段项目亦被该公司誉为了"未来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的标杆".在项目施工中,中国石化的员工始终坚持垃圾分类收集,对所有设备做好防泄漏保护,以细致严格的措施呵护了工区内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关心员工 回报当地

  中国石化恪守巴西相关法律法规,为员工创造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同时,中国石化还高度重视员工的职业和身心健康,充分尊重巴西风俗和习惯,创造具有中巴文化特点、相互融合的工作环境。例如雇佣专业公司提供医疗、体检、心理咨询和紧急救助等服务,在施工营地配备了救护车、医生、护士等,并及时为员工接种防疫疫苗,控制疾病发生。

  为了不断扩展员工视野,中国石化还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教育活动;注重推进员工本土化,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巴员工共同组建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国际大家庭。 例如自2009年起就开展了免费移动教育平台,教育内容涉及海上作业废物管理、水产品加工、渔船维护、无限电台操作、健康和压力管理等,目前已为巴西三个州的15个沿海城市中6000多居民提供了免费教育培训服务。从2011年8月起,中国石化组织了义务奉献队伍,前往Samarco铁矿浆管道项目驻地的两个社区,帮助居民开荒、种菜、维修房屋等,还捐献了衣物、食品和学习用品,加深了项目部员工与当地居民的友谊。

  不仅如此,中国石化还邀请了不少当地员工到中国学习参观。从北京天安门、故宫、长城到湖北武汉黄鹤楼,最后到西气东输二线项目施工现场,外籍员工一路兴致盎然。女设计师婉尼莎在西气东输二线工地参观后说:"从技术实力到企业文化,中国石化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之一,为这样的公司效力,我感到荣幸和骄傲".中国和巴西同为金砖国家,中国石化既是投资者和工程服务提供者,更是公共外交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展望未来,中国石化将秉承"诚信规范、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遵守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不断深化与巴西政府、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与交流,高度关注当地社会与民众的诉求,不断开拓业务合作领域和规模,努力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国石化与巴西各界的合作共赢,促进巴西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