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能源民营企业期盼原油进口权

   2012-07-02 中国证券报王颖春 周浙玲

46

核心提示: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煤、油、气资源的民营企业,广汇能源建成了国内首条民营跨境天然气管道。但由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煤、油、气资源的民营企业,广汇能源建成了国内首条民营跨境天然气管道。但由于一直无法获得原油进口权,其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原油资源一直无法运回国内。广汇能源面临的困境,与国内诸多民营地炼和原油贸易企业如出一辙。

  据了解,目前新疆自治区政府已经组成专门的协调小组,就此事与有关部门、相关企业进行协调。如果协调成功,那么广汇能源有望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原油进口权的民营企业。

  受困原油进口权

  2009年4月,广汇能源与哈萨克斯坦TBM公司合作,在哈投资57.06亿元建设“斋桑油气综合开发项目”。根据NSAI国际储量评估公司的评估结果:斋桑原油资源量为11.639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254亿方。预计到2015年,该区块将实现油气当量300万吨。

  “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70%以上资源依靠出口,但缺乏资金技术,这是我们能够拿到资源的根本。此外,我们跟哈方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关系,而对方对国内大型央企一直保持着一定警惕,这也给了我们一定机会。”广汇能源董事长尚继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过一条110公里的跨境输气管线,广汇能源将哈萨克斯坦斋桑湖的天然气资源运往相邻的中国境内的吉木乃县,在这里变成年产5亿方的LNG(液化天然气)。但苦于一直无法获得商务部原油进口许可证,因此斋桑湖的原油资源至今无法实现进口。原因是在实际操作中,商务部颁发原油进口许可证的前提是,进口企业需要拿到几大石油公司的排产计划。

  广汇能源从斋桑湖进口原油,需要获得中石油下属的中联油的排产计划。在尚继强看来,中石油将自己的排产计划给其他企业确实很难。尽管有文件明确规定,允许新疆企业在境外从事资源产品、林业产品的开发,其所取得的产品给予自主进口权和疆内销售权。但在实施过程中,广汇能源在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必须交由中联油进口。广汇能源每年生产多少原油,要根据中联油的进口量来决定,而且还要付一定费用。

  有望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关于支持新疆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新疆自产原油就地加工,并利用进口过境原油适当扩大原油加工能力,尽可能在区内实现石化产品精深加工。

  按照上述精神,广汇能源计划今年从斋桑湖进口4万吨原油,并在吉木乃口岸就近建设原油装卸站,出于税收考虑,当地政府也希望广汇能源能在疆内建设炼油厂。但原油进口权这一困局无法解开,上述目标近期很难实现。

  据卓创资讯能源行业分析师吕斌介绍,按照目前的政策,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和珠海振戎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原油进口权,而诸如山东滨化、黑龙江联合等炼化企业之所以获得进口权,也是因为与国企合资戴上了“红帽子”,纯民资背景的企业很难有渠道进口原油。

  不过,事情正在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据了解,目前新疆自治区政府已经组成专门的协调小组,会同国家能源局与中联油方面进行沟通。如果沟通顺利,广汇能源有望在拥有首个跨境天然气管道之后,成为首家获得原油进口权的纯民营企业。

  期盼进一步开放LNG进口

  除原油进口权外,一直谋求布局海外LNG市场的广汇能源,在LNG进口上也遇到了“玻璃门”。

  目前,广汇能源已投资15亿元,在江苏启东建立了LNG分销转运站,预计2013年11月试运行。但是由于无法建设大型的LNG接收站,启东转运站只能转接大型能源央企进口的LNG,之后再做二级批发。

  在天然气进口方面,尽管国家没有明文规定限制民资,但陆上天然气跨境管道和海上LNG接收站获批前提是,必须先落实海外资源。因此,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从海外进口LNG并在沿海接收,实际上一直存在着无形的“玻璃门”。

  与广汇能源类似,另一家民营能源巨头新奥能源副总裁薛智日前表示,该公司正在舟山群岛筹建国内第一个民营LNG进口码头。早先,新奥能源曾在温州申请建设LNG进口码头,但由于与几大石油公司的码头布局冲突,因此未获批复。

  尽管薛智表示要尽快申报,但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认为,“关键是资源怎么落实?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找资源都困难,民营企业就更不容易了,单凭意向性协议国家是不会批的。”

  除了资源,无论是LNG还是储油罐,在运行维护上,都涉及到安全管理的问题。自从中石油大连油罐发生爆炸后,发改委在审批类似项目上,也变得更加谨慎。

  据了解,广汇能源等相关民企已就进一步向民企开放LNG进口一事向国家能源局提出建议,但目前国家能源局内部仍有不同意见。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