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成功开启浅海钻井平台作业新模式

   2012-07-09 中国新闻网本站整理

55

核心提示:  2011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启浅海圆柱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新模式,国内作业水深最大

  2011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启浅海圆柱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新模式,国内作业水深最大达50米,这就是胜利油田钻井院设计的胜利十号自升式钻井平台。

  胜利油田是国内第一个下海采油的陆地油田。从1978年11月胜利一号平台下水,胜利油田先后从国内外购置和建造了9座钻井平台。但是原有海上钻井平台结构老化,作业水深35米以上的平台严重不足。除去1992年退役的一号平台,胜利油田共有8座钻井平台。其中,胜利二号和三号平台是在国内建造,其余6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二手平台。这些平台,服役时间最短的已经20年,最长的超过30年。

  早在“十五”期间,虽然集团公司和胜利油田斥巨资对钻井平台进行更新改造,但平台结构老化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升降装置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平台作业受力区域的齿条已由渐开线形变成“楔形”,成为钻井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为缓解海上采油窘境,钻井院组织科研人员展开了胜利十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研制攻关。

  攻关的过程是艰辛的,攻关的结局是圆满的。在钻井院胜利十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研制项目组的不懈努力下,成功设计出了国内作业水深最大的圆柱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达50米,形成了我国浅海圆柱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新模式。

  与原有平台相比,十号平台悬臂梁跨距最大,从井架中心纵向可移动12米,横向可移动3.6米;钻井设备拖动形式最先进,全部钻井设备采用12脉动交流变频驱动,维护方便,操作简单,电网污染小;升降能力最强,可以在载有1000吨活动载荷的情况下进行平台升降;储备浮力充足,平台拖航移位更为安全、平稳。

  平台主体为箱形结构,平面形状接近三角形。平台桩腿采用圆柱形桩腿,每个桩腿设有一套升降装置,桩腿通过升降装置与船体连接和固定,并可将船体支撑于一定高度。升降装置采用电动齿轮齿条升降系统。

  这座平台适用于渤海湾水深4.5米—50米(含天文潮和风暴潮)内泥砂质或淤泥质海域,7000米(直径114毫米钻杆)深度内的石油钻探作业,平台在一次就位的情况下,同一位置最多可钻探30口井(井间距1.5米),而原有平台仅为9口。最大作业水深可达50米,定员90人,设计使用年限20年,海上自持能力20天。

  项目组首次研发并配备了自升式钻井平台安全信息采集与记录系统,对平台在各种工况下的数据实时检测、分析,及时提出安全预警,为平台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研发的液力自动启闭式超低吸附力桩靴系统,解决了自升式平台入泥深、拔桩困难的问题,保证了平台插拔桩作业的安全性。胜利十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圆柱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研制达到了新的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