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年内第七次调价两大油企炼厂利润将提升280元/吨

   2012-09-13 搜狐本站整理

39

核心提示:  发改委9月10日发布消息称,9月11日将上调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其中汽油上调550元/吨,折合90#0.41元/升

  发改委9月10日发布消息称,9月11日将上调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其中汽油上调550元/吨,折合90#0.41元/升,93#0.42元/升,97#0.45元/升;柴油上调540元/吨,折合0#0.46元/升。

  此次上调,是成品油年内第七次调价。其中上调4次,下调3次。累计汽油上涨560元/吨,柴油上涨590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油价上调后,两大油企的炼厂利润将提升280元/吨。其中,中石化将扭亏为盈,中石油仍继续亏损75元/吨左右。

  两大炼厂利润将提280元/吨

  此次油价上调的幅度超过市场的预期,之前各大机构均预测油价上调幅度或为450-500元/吨左右。

  对此,中宇资讯王金涛认为,保障炼油企业利润以及出于对人民币兑美元最近一个月的持续贬值的考虑,成为涨幅超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即将进入柴油需求旺季,并且9月份国内炼厂检修增多,使国内成品油市场资源供应有所减少,为避免后期“油荒”的出现,卓创预测成品油价格上调将会及时落实,以提升主营的炼油利润,进而提升其炼油积极性,增加国内市场油品供应。

  据了解,自9月初因原油结算价大涨(大庆原油结算价上涨527元/吨),国内两大主营炼油板块利润持续深陷亏损状态。

  截至9月7日,代表中石油的北方炼厂利润在-352.35元/吨,代表中石化的南方炼厂利润在-174.73元/吨。因成品油产出率约在60%,其价格的提升将大幅拉升国内两大炼厂的炼油利润。

  此次汽柴价格上调550和540元/吨后,两大炼厂的利润将大幅提升280元/吨左右,届时中石油的炼油利润将在-75元/吨左右,而中石化炼油利润有望扭亏为盈,达到100元/吨左右。

  据了解,2012年来发改委共7次调整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其中上调4次,下调3次。累计汽油上涨560元/吨,柴油上涨590元/吨。

  这意味着两大油企销售板块的利润是大增的。

  因此,尽管两大油企的炼油业务是亏损的,但是销售环节却是盈利的。

  两大油企的半年报显示,中石油上半年炼油亏损233亿元,中石化亏损18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油价上调的提振下,本周国内油市将呈上行的趋势,成品油零售价格上调落实后,市场或将掀起新一轮价格推涨。

  此外,目前国内农忙已经陆续展开,秋高气爽下,基建、工矿和物流运输行情也将转好,对柴油的需求将明显增加,这也意味着国内成品油去库存化阶段的时间将明显缩短,卓创预计到9月末双节前,下游业者将开始新一轮的补库,将带动国内成品油市场继续走高,柴油有望继续冲击批零同价,汽油也将迎来最高的需求高峰。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李宏认为,这次价格上调对中石油、中石化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9月炼油板块的业绩将得到提升;地方炼厂方面,成品油上调后,后期油品价格仍有上探空间,故炼厂的加工利润盈利空间仍有上涨可能。

  成品油“三连涨”恐难实现

  据了解,这是发改委2012年第四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今年年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次数,几乎月月一调,成为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以来,价格调整次数最多的一年。

  “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均较为及时,是2009年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在调价及时性上表现最好的一年。”不过调整幅度方面仍旧有所欠缺,上调和下调都有一定的保留空间。

  在调价及时性上,目前的调价形势能较好的反应国际市场的走势,将会为后期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善改革的出台拉开良好的一幕。不过调价的时候对国内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生产企业的利润方面仍有诸多的思虑,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不景气形势有较大关系。

  受到发改委上调汽柴油零售限价的影响,预计调价后,国内成品油市场会顺势上涨,其中,主营柴油将推涨至新的零售限价,汽油在批发限价附近,部分地区可能涨至零售限价。

  短期内,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趋于常态化,预计近期国际油价仍会保持震荡走势,而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美国势必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打压油价,中期来看,国际油价会出现下滑的态势。”

  据数据监测模型显示,如果近期国际油价保持震荡走势,使三地原油均价保持在目前每桶112.78美元的价位,预计重新计算后的三地原油变化率会呈现下跌的走势。即便近期国际油价保持震荡上涨的走势,涨幅在5美元/桶以内,则重新计算后的三地原油变化率会呈现震荡上涨的走势。

  “不过,短期内三地变化率难以涨至+4%,国内成品油市场出现“三连涨”的可能性不大。”胡惠春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