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60亿打造“981深海舰队” 每天损耗100万美元

   2012-09-13 中华网本站整理

65

核心提示:  体制之变  深水装备制造仍是海洋装备制造的一部分。过去三十年间 ,除部分关键设备外,中国在300以下

  体制之变

  深水装备制造仍是海洋装备制造的一部分。过去三十年间 ,除部分关键设备外,中国在300以下水深石油装备制造上,已基本能够实现国产化。

  但制造能力并不等于市场占有。在世界海洋装备市场,欧美等国垄断着设计与高端设备制造领域,属于“第一梯队”,韩国、新加坡则从造、修船起家,在掌控大部分装备制造业务基础上,逐渐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位列“第二梯队”,而中国则处于中低端制造环节,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进行简单加工制造工作,属于“第三梯队”。

  这与我国过去海洋装备发展体制相关。改革之初,在成立中海油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同时,国家还成立了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由国家经委领头,协调各部委发展海洋装备。

  中国石油石化设备协会副理事长赵志明是当时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成员之一。他回忆,当时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通过出国考察,将海洋装备分为28个系统,分给原机械部、冶金部、航空部等相关部委各自发展。

  “当时国家走的也是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 赵志明说,各部委分到任务后,下发给下属企业,企业主要通过购买设备、引进技术来从零开始发展海洋装备。“当时的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现蓝石集团前身),所领到任务是发展钻井系统,后来是从原美国国民器材公司(现美国国民油井公司)购买的设备。”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种计划体制造成的弊病在于缺乏市场主动性,同时以满足国内海洋油气开发自用的目标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导致海洋装备难以形成规模,最终又因为没有规模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反过来又抑制企业发展海洋装备的意愿。

  以“海洋石油981”项目为契机,深水装备制造业得以在市场环境下生长。中海油基于开发深水油气的目标制造“海洋石油981”,并在国际招标 。国内深水装备则为利润所驱使,竞选投标。上述专家认为,中海油虽然在其中起组织协调作用,但国内深水装备企业基本动力仍来自市场。

  另一方面仍是如此,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原先由国家主导的装备研制体系已退为“引导”,主要通过税收、贷款等倾斜政策扶持。企业仍可基于市场,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自主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与国内陆地石油装备市场不同,中海油旗下并无实力强劲海洋装备企业,这与由石油部转化而来中石油不同。中石油旗下拥有宝石机械等一众品类齐全的装备企业。因此,中海油进行装备招标时,可以公平促进竞争。

  不过中海油总工程师曾恒一告诉《能源》记者,发展深水石油装备,紧盯国内市场还不够,国际化是必由之路。他认为,中国发展深水石油装备,技术并不是大问题,“如果国家真正下大力气去做,五年时间,中国就可以在技术上赶上世界水平”。

  按照曾恒一的逻辑,过去发展思路的短视,使得海洋装备只满足于“可用”,忽视了市场竞争力,当前国际深水装备市场非常成熟,由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国内企业更没动力去发展深水装备。他认为,国内深水装备市场非常有限,要想真正发展有生命力的深水装备制造业,必须是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深水装备制造业。

  后发壁垒

  但要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谈何容易。深水装备市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由国外几家企业垄断。一位国内石油装备企业负责人在一次业内论坛上发问:我们可以制造出适用于深水的设备,问题是,这些设备在国际上都对应有成熟设备,“谁来第一个吃螃蟹?”

  一般来说,国际上油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合作供应商目录,设备招标只在目录中的供应商进行。据介绍,要进入供应商目录,有自我推荐和油公司主动联系两条道路,但多数情况是,中国企业发去推荐材料,往往石沉大海,进入供应商目录中国企业少之又少。

  由于深水石油装备对技术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在深水中钻一口井,需耗资近亿美元,一旦某个设备出了问题,带来将是巨额损失。这使得国际深水石油装备市场更注重看你的资历,经验充足、安全记录高的厂家将是首选。

  “这里面有一些歧视的原因”, 陶安详解释,国际上对中国企业不信任,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使用经验,国际不会考虑这样的设备企业。

  即便你引起了油公司的兴趣,接下来还需迎接一拨拨的专家审查。从亚星锚链的经验来看,审查时间在半年左右,范围涉及质量体系、安全管理、社会责任、环保、技术等,甚至还会要求“遵守日内瓦人权公约,不得歧视同性恋”。

  不过得益于国内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国内深水设备制造商们有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跨越之路。眼下中国海洋油气正在进军深水,中海油提出要再造一个“海上大庆”,未来将会投资更多深水设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在一次业内论坛上建议,南海北部的斜坡蕴含大量的油气资源,中国的深水装备、技术,要围绕这一点来开发。

  中国低人力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也能发挥作用。一些常见的情况是,国际上一些集成商拿到订单后,会转包给中国企业制造。林瑶生建议,突破国际深水装备市场可以从分包商开始。

  宏华集团是一家世界数一数二的陆地钻机企业,目前也已进军海洋装备。其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同样遇到这种情况,谁也不愿“尝鲜”。宏华的策略是,发展自己的工程维修队伍,通过维修服务,来得到曲线使用自己产品机会,积累“资历”。

  林瑶生认为,深水石油装备进军国际市场,技术固然是重要一方面,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和文化的认同也十分重要。“国际上的企业不怕你犯错,他们欣赏的是犯错之后,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他们最怕的就是出了事瞒报”。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