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称中国掠夺伊拉克资源 石油人用行动回应质疑

   2012-10-02 中国广播网本站整理

49

核心提示:据报道,伊战后,2008年开始,中国石油业挺进伊拉克,主要项目所在地是巴士拉省。这里被誉为世界的热极,温

  据报道,伊战后,2008年开始,中国石油业挺进伊拉克,主要项目所在地是巴士拉省。这里被誉为世界的热极,温度最高时可以达到60多度,放眼望去,被沙子夹裹着的城市似乎永远都只能是黄色,鲜有植被,然而它的地下却蕴含着极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拉克的石油储备在全世界排名第二。

  有西方媒体质疑,中方是在和平时期掠夺当地资源。那么,中国石油业所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发展现状?踏出国门的石油人又给伊拉克带来了什么?

  今年10月,我国在伊拉克第一次作为主角,以作业者身份与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的项目——中石油伊拉克哈法亚油田项目,原油产量将再创新高。

  油田经理阎世和:原来投产的时候是7万桶,向国庆献礼我们是10万桶,这两天正在(生产),你看报表是9万8、9万9,要上10万就是一句话的事,就上去了,但是要逐渐平稳的上去。

  哈法亚项目从去年4月到今年6月12号,第一期年产量要求500万吨,但现在比合同要求提前了15个月建成投产。如此之快的速度完成投产,产量还屡创新高,被很多西方媒体质疑中国是在和平时期掠夺伊拉克的资源。事实真是这样吗?

  一位伊拉克妇女在今年开斋节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丈夫还活着的时候,节日是非常不同的,我们买新的衣服,做好吃的点心,带着孩子们去公园,但现在已经物是人非。”

  战争夺去了这位妇女的丈夫,现在她和几个孩子只能靠低保生活,即便是在当地最隆重的开斋节,他们也无法有任何庆祝。像这样的家庭,在伊拉克实在是太多了。

  而对外来者来说,10多公斤重的防弹背心,7、8公斤重的钢盔,拿着冲锋枪的安保,还有防弹车则成了出行必须的条件。平均每隔15分钟车程,出现的有持枪警察检查的哨所,再加上路边的坦克残骸,以及还没清理的雷区构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正是在这种条件下,2008年11月中国石油进入了伊拉克市场,开始快马加鞭的生产。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哈法亚项目部施工部经理谢凤春:不是在最热的时候,大概在上午十点的时候,我们工人这种一箱是24瓶的水,他们一口气喝下去,不需要上厕所,所有的汗都已经出光了,他们带水的话一个人按一箱,一个人按两箱配置,所有的工人都是这么配的,这个几乎可能有的时候还不够,临时我们还要去给送水,所以说他们现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因为主要前段是焊接,焊接的话他们上面的电弧也是好几百度,然后高温又烤着,所以工人确实辛苦。

  在伊拉克百废待兴、石油业发展陷于停滞之时,中国石油进入当地市场,凭借着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得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能够驰骋在伊拉克的土地上,也使得地下蕴藏的“黑色黄金”开始和公众见面。

  众所周知,中国其实是缺乏能源的国家,尤其是石油,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中国石油人开始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中石油哈法亚油田经理阎世和说,这一次,中方选择进入伊拉克市场绝不仅仅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事实上,从产量来说,中国留给自己的只是很少一部分,10月底有望开始提油:

  阎世和:提油就是我投资了多少钱,伊拉克政府还我的这个投资,还我投资的时候有2千万的投入,那你就要还2千万等额的油,不是说全部我们要弄到国内,他是用一部分来还我们的投资。剩下的他们就自己留下了。大头是人家的,90%以上都是人家的。/第一船能提油多少?/它不同,有的是几万吨,几万吨,有的是几十万吨,一船油。

  按照阎世和所言,中国石油进入伊拉克,很大程度上,是在帮助伊拉克进行重建:战后,但凡掌握一些技术的人都离开了伊拉克,去了周边富饶的国家,因此,今天,除了将大部分开采出的石油还给当地政府,中石油还肩负着培养当地员工、解决当地就业的责任。大庆1205钻井队队长李新民:

  李新民:开始他们都是农民,光脚在地里拿个锄头种地的,大部分都这样来的,来了以后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培训,一天抽出一个小时,过语言关就是一天抽出半个小时时间来进行学英语、学汉语,第二就是学技术,从开始由啥也不知道,到怎么操作,变成一个成熟的石油工人。

  仅就哈法亚项目而言,目前已有当地员工1500名左右。

  中石油哈法亚油田人力资源部马红强:就整个这个油田项目总共是2510,当地人是占着60%现在是,承包商是现在是当地人是1234人,国际雇员是112人,中方人是769人。

  中方的付出也得到了伊拉克石油部的认可,部长阿卜杜。克里木。鲁艾比带着兴奋的语调说,“在中伊双方共同努力下,项目执行比预期还好”!领跑者哈法亚,在底格里斯河畔树立了中伊石油合作新的里程碑,实现了中国石油“走出去”首个最大规模作业者的精彩跨越。

  正如大庆1205钻井队井口工卡撒姆所说,现在像他这样的当地员工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在中国的油田工作或生活,通过这里的一切,他们的人生已经发生了改变:

  卡撒姆:我们在这儿工作就像一个家庭,领导对我们雇员就像是亲兄弟一样,中方对我们非常友好,教授了我们很好的技能。我现在的工作是井口工、负责大钳,但我已经具备了各种其他关键岗位的能力。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