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国产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投产成功解析

   2012-11-28 国际能源网本站专稿

58

核心提示:  位于古都西安北部的高陵县,距西安市中心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0公里,关中重镇,人称关中“白菜心”

  位于古都西安北部的高陵县,距西安市中心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0公里,关中重镇,人称关中“白菜心”。全国首套国产20兆瓦级天然气管道电驱压缩机组、国内唯一拥有4套这种国产化电驱机组的压气站,安置在此地。

  11月15日1时30分,这套“国一号”20兆瓦级国产化电驱压缩机组,在高陵站成功完成72个小时带负荷工业性试验。它再次证明:中国“心脏”跳得很健康,很有力。

  启示1:大协作精神是动力源泉

  国产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研制共涉及装备制造、石油、电器三大行业十几家单位。这么复杂的项目,没有一个牵头单位不行。当集团公司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交给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时,这个曾经在组织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石油企业挑起了重担。

  3年间,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代表中国石油组织和配合国内有研发实力的骨干企业,会同系统内部力量,结合自身积累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经验,提出了国产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和“能与国外同类型产品竞争”的工作原则。经过半年多反复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国产化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将原拟定的电驱机组27兆瓦低速电机加增速齿轮箱国产化方案,优化为20兆瓦级高速直联方案。这些,成为压缩机组国产化工作的“白皮书”。

  1月18日第一套国产化机组到达高陵站施工现场起,业主、设计人员、厂家技术人员、机组安装人员、监理、运营人员等几十人汇集站区。

  10月24日,电机空载试验开始后,在转到3000转时突然出现电机振动过大情况。现场组织投产的西气东输压缩机处运营人员立即组织停机检查。虽然只涉及一个厂家,但所有人的心都揪起来了。相关厂家、建设方和运营方不分你我,合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那天开始,几十人一天开几个会集思广益商量对策,开完会就到现场调试。从每天凌晨到半夜时分,最晚一次调试一直持续到次日3时。7天时间里,投产人员调整了26次,直到最终各项指标达到规范,压缩机组顺利启动。

  启示2:现场高效指挥和严密配合带来三个“没想到”

  总结投产经验,参建员工共同感叹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从开始启机到24小时试验成功再到72个小时机械运转测试,时间短,进行顺利。大家的共识是:这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现场协调和甘陕管理处的全力配合密不可分。

  西气东输领导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关注,并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督促优化整改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起到了“指挥棒”和“润滑油”的作用。甘陕管理处及高陵站队作为现场单位,发挥了良好的配合作用,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确保国产化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对运营中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

  第二个“没想到”是大家心这么齐。从施工方、监理、厂家到西气东输运行人员,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一切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投产,保国产化机组运行顺畅。工作中虽然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分歧摩擦,但只要是利于机组运行投产的,不管是哪一方提出来的,都会得到充分地认可和尊重。因为有共同的目标,有团结的力量,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第三个“没想到”是国产机组装备制造水平和安全性能这么好。虽然大家在此之前都有点惴惴不安,投产过程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机组的整体水平出乎意料。

  启示3:前期高标准+现场严要求=投产顺利

  对于国产压缩机组,现场各方人员都赞叹:国产“心脏”不比进口的差。

  这是由于国产化机组的高标准。为科学、规范地开展国产化电驱机组的现场调试投产及工业性运行试验等相关工作,西气东输组织专人提前编制发布了《20MW级国产化电驱机组现场调试及工业性应用试验大纲》、《运行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等技术性文件。

  在研发过程和安装调试中,从技术条件、试验大纲的研究制定,到新产品研制的技术难点分析、研制方案拍板,从工厂监造、试验验证到产品鉴定和现场考核等环节,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选派了数十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全程参与,长驻沈鼓试验现场,见证各项试验测试,全力保驾护航,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国一号”电驱机组,使我国长输管线压缩机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打破了国外对此类设备的技术垄断和贸易壁垒,促进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目前,高陵站国产首套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正进行开展电驱机组4000小时工业性应用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它将再次用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企业能够做好,中国人能够做好!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