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调价周期缩短 加速与国际接轨

   2013-01-12 中国网本站整理

43

核心提示:  8日结束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国能源系统要“不失时机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的政策,让业界对新成

  8日结束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国能源系统要“不失时机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的政策,让业界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落地的期待再度热烈。业内人士认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有望随着2013年春节后第一次调价推出。

  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成了一种规律,有资料显示:自2009年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17次,其中12涨5跌。以北京为例,4年间93号油的价格已由5元水平上涨至8元以上。“涨多跌少”成为国内油价调整的代名词。诚然,从国际油价的走势看也是涨,但有涨也有跌,远非涨得次数如此之多,跌得次数如此之少的地步。

  依据现有的成品油调价机制规定: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化率达到4%,这个平均数就是达3.9%,也只能干瞪眼,而且涨一次,基数就提高一次,这就造成不对等,涨得概率高,而跌得机会少。此种机制无形中成了“涨多趺少”的保住伞。

  诚然,我国目前原油进口数量有不少,国际油价走势对国内油价影响较大,与国际油价相适应是必要的,可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非完全与国际接轨,国际油价上涨,石油巨头急着与国际接轨“涨贵于神速”,而国际油价下跌时,却是“老牛拉破车”,找出种种的借口以拖延,如:炼化环节“亏损”,成本上升,炼油厂无法正常开工等等。此种有选择的国际接轨,很大程度容易被成为部门利益。

  调价机制不合理,就在于保价的时间长,平均变化率定得过高,此种机制不是完全市场化,保价成了保护,存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由此,价格必然就会出现偏向,作为涨价的利益获得者以此可以轻轻松松的获得巨额的利益,而被涨价方也只能是被动的为其埋单,而后果是,成品油涨价“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挨到油边的产品都得为此增加成本,不得不跟涨。

  “成品油调价周期将从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同时取消4%的涨跌幅度”虽说不一定油价就能降下来,但与国际油价同步的频率加大,接轨更及时,有助于油价趋于合理,“涨多跌少”的稳固局面也将动摇。但是要在短期内调整油价,还得公开透明,及时的公布国际油价的信息,特别是降价要及时跟进,如此,即使是油价不降,也比较客观公平。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